甲寅春二月与蜜在慧均四藏自显超汉铁关洞开瓶出法敌不息漪文始十靖一挂云诸子从燕台南归取道泰安登岱岳所经胜槩矢口咏歌共得五言近体十二章以志一时上横冈
松径开秦代,崖名踰汉时。
风声红日急,石骨绿云滋。
未破洪濛气,谁知天地私。
烽烟惊大陆,悽折到京畿。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踰(yú):超过。
- 洪濛:同“鸿蒙”,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
- 畿(jī):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
翻译
松林间的小路从秦代就已开辟,山崖的名字在汉代以后才更为人知。风声呼呼作响,红日行色匆匆,石头的骨架上绿色的云雾滋生。尚未打破天地初始的混沌之气,谁能知晓天地的奥秘呢。大陆上的烽烟令人震惊,哀伤悲痛一直蔓延到京城附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岱岳所见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首联通过描写松径和崖名,展现出历史的悠久。颔联中的风声、红日、石骨、绿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富有层次感。颈联则表达了对宇宙混沌未开、天地奥秘难解的思考。尾联将视角转向大陆的烽烟,以及由此带来的悲伤情绪,这种情绪甚至波及到了京畿地区,体现了作者对时势的关注和忧虑。整首诗意境深沉,语言简练,将自然景观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中春过阳亭 》 —— [ 宋 ] 张栻
- 《 济南行宫海棠辛酉二月客济南作 》 —— [ 清 ] 张之洞
- 《 壬辰1832春仲来澎抚恤三阅月而蒇事公馀阅蒋怿庵同年所辑澎湖续编有前刺史陈廷宪澎湖杂咏诗勉成和章即为怿庵同年志别 》 —— [ 清 ] 徐必观
- 《 癸丑二月重到汝阴寄子瞻二首 》 —— [ 宋 ] 苏辙
- 《 和经仲春日即事 》 —— [ 宋 ] 吴芾
- 《 二月尽移榻西城 》 —— [ 清 ] 钱陆灿
- 《 扈从谒陵十咏驾出都城 》 —— [ 明 ] 倪谦
- 《 夏日晚坐小亭观莲承会友李贡元友竹秋元友松昆玉佳章见示漫成二律奉答其一 》 —— [ 明 ] 饶与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