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曹嗣山总河三首

苍玉与朱斿,高牙控上游。 巳分周二陕,尽护汉诸侯。 龙颡藏弓地,鱼鳞转饷舟。 应还补天手,一解庙堂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玉:青色的玉石,这里比喻曹嗣山的尊贵。
  • 朱斿:红色的旗帜,代表高级官员的标志。
  • 高牙:高大的牙齿,比喻曹嗣山的威严。
  • 巳分:已经分配。
  • 周二陕:指周朝的陕西地区,这里比喻曹嗣山管理的地区。
  • 汉诸侯:汉朝的诸侯,这里比喻曹嗣山所保护的地区。
  • 龙颡:龙的额头,比喻曹嗣山的尊贵地位。
  • 藏弓地:藏有弓箭的地方,比喻曹嗣山掌握的军事力量。
  • 鱼鳞转饷舟:像鱼鳞一样排列的运粮船,比喻曹嗣山管理下的物资运输。
  • 补天手:比喻有补救国家危难的能力。
  • 庙堂忧:指朝廷的忧虑。

翻译

青玉般的尊贵与红旗的荣耀, 你的威严控制着上游。 已经分配到周朝的陕西之地, 全面保护着汉朝的诸侯。 你的地位尊贵如龙之额头, 掌握着强大的军事力量。 像鱼鳞般排列的运粮船, 展示着你管理下的物资运输。 你应该拥有补天的能力, 解除朝廷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是董其昌赠给曹嗣山的赞美之作,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描绘了曹嗣山的尊贵地位和卓越才能。诗中“苍玉与朱斿”、“高牙控上游”等句,形象地展现了曹嗣山的威严与权力。后文通过“龙颡藏弓地”、“鱼鳞转饷舟”等生动描绘,强调了曹嗣山在军事和物资管理上的重要性。最后,诗人期望曹嗣山能以其“补天手”解除朝廷的忧虑,表达了对曹嗣山的高度评价和期望。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