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波楼为吴孟实题

遥天无片云,溪水荫清樾。 谁开溪上楼,早见溪上月。 恍然冰壶中,涌此烂银阙。 主人时独来,水鸟声乍歇。 橘林晚霜过,荷沜微风发。 晴峰远相带,隐隐青一发。 水天荡无垠,斗柄正高揭。 凭阑击唾壶,神爽已飞越。 我欲往从之,乘夜泛渔筏。 一笑捲疏帘,促席共薇蕨。 酒力清易醒,诗怀浩难竭。 入眼竹洲寒,何时解尘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uè):树荫。
  • 烂银阙: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楼阁如同银色宫阙般灿烂。
  • 斗柄:北斗七星的柄部。
  • 唾壶:古代的一种小壶,用来吐痰或漱口。
  • (juǎn):卷起。
  • 促席:靠近坐席。
  • 薇蕨:两种植物,这里指简单的食物。
  • 尘袜:指尘世的束缚。

翻译

远望天空无一片云彩,溪水在树荫下清澈流淌。是谁在溪边建起了这座楼,早早就能看到溪上的月光。仿佛在冰清玉洁的壶中,涌现出这灿烂如银的楼阁。主人时常独自前来,水鸟的声音刚刚停歇。橘林在傍晚的霜降后,荷塘因微风而轻轻摇曳。晴朗的山峰远远地相伴,隐约可见一线青色。水面与天空广阔无垠,北斗星的柄部高高悬挂。倚着栏杆敲击唾壶,精神已经飞越到远方。我渴望前往那里,乘着夜色划渔筏。一笑之间卷起疏帘,靠近坐席共享简单的食物。酒力清冽容易醒来,诗思浩荡难以枯竭。眼前的竹洲带着寒意,何时能摆脱尘世的束缚。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月夜溪楼的宁静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诗中“烂银阙”、“斗柄高揭”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了月光的璀璨和星空的辽阔,而“水鸟声乍歇”、“橘林晚霜过”则进一步以声音和色彩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结尾处“入眼竹洲寒,何时解尘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尘世束缚的厌倦,体现了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