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南行失道误趍定远
自我为近臣,块坐今几春。
出门将何之,引躅随他人。
南行二十日,但喜邮亭匀。
渡淮宿濠梁,亹亹夜问津。
晓入定远山,四顾惊荒榛。
人言此道非,迂远难具陈。
跋马重叹息,寒日吹沙尘。
古来贤达士,岐路多沾巾。
安得指南车,慰此长途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块坐:孤独地坐着。
- 引躅:跟随。
- 邮亭:驿站。
- 濠梁:地名,今安徽省凤阳县。
- 亹亹:形容勤勉不倦。
-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探求途径或尝试。
- 荒榛:荒凉的丛林。
- 跋马:骑马行走。
- 岐路:分岔的道路。
- 沾巾:泪水沾湿了巾帕,形容悲伤。
- 指南车: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车。
翻译
自从我成为近臣以来,孤独地坐在这里已经过了几个春天。出门想去哪里呢?只能跟随别人。南行二十天,只喜欢驿站的均匀分布。渡过淮河,在濠梁过夜,勤勉地夜里询问渡口。清晨进入定远山,四周环顾,惊见荒凉的丛林。人们说这条路不对,绕远且难以详述。骑马行走,重重叹息,寒冷的日光吹起沙尘。自古以来,贤达之士在岔路上也多有悲伤。如何能得到指南车,安慰这长途跋涉的身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作为近臣的孤独与迷茫,以及旅途中的艰辛和困惑。诗中,“块坐今几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的孤独和无奈,“引躅随他人”则进一步以跟随他人来象征自己的无自主性。后文通过旅途中的景象和感受,如“惊荒榛”、“寒日吹沙尘”,深刻反映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迷茫和无助。结尾的“安得指南车,慰此长途身”则是对方向和指引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在复杂人生旅途中的深切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方向的深刻思考。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钓台 》 —— [ 明 ] 程敏政
- 《 甲寅岁八月廿七日过大监戴公城东清适园亭漫成一律 》 —— [ 明 ] 程敏政
- 《 赤松山 》 —— [ 明 ] 程敏政
- 《 次佩之汝彝登齐云岩联句诗韵 》 —— [ 明 ] 程敏政
- 《 自六月来屡赐杨梅枇杷及鲥鱼诸鲜 》 —— [ 明 ] 程敏政
- 《 饮杨浚明推府宅夜归宿城隍道院 》 —— [ 明 ] 程敏政
- 《 南山十二咏集古南山平 》 —— [ 明 ] 程敏政
- 《 过丰润伯曹公留饮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