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臞

每于山泽爱儒仙,貌瘦心腴事果然。 露饱枯肠尘外客,雪清吟骨匣中贤。 羲经笔录三分注,膳谱囊封十字缠。 他日浮丘堪问道,一箪容与鹤分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臞(qú):山中的隐士。
  • 儒仙:指儒家学者中的高人,有仙风道骨。
  • 貌瘦心腴:外表清瘦,内心丰富。
  • 露饱枯肠:比喻饱读诗书,思想充实。
  • 尘外客:超脱尘世的人。
  • 雪清吟骨:比喻诗文清新脱俗,如雪般纯洁。
  • 匣中贤:指藏书中的贤人,或指隐居的贤士。
  • 羲经:指《易经》。
  • 三分注:指对《易经》的深入研究,分为三部分注解。
  • 膳谱囊封:指食谱或养生之书,被封存收藏。
  • 十字缠:指书籍被绳子捆绑,表示珍藏。
  • 浮丘:传说中的仙山,比喻隐居或求仙之地。
  • 一箪容与鹤分田:形容隐士的生活简朴,与鹤共享田园。

翻译

我总是喜爱山中的隐士,他们外表清瘦而内心丰富,这确实是事实。他们饱读诗书,思想充实,如同超脱尘世的客人,诗文清新脱俗,如同雪般纯洁,宛如藏书中的贤人。他们对《易经》有着深入的研究,将其分为三部分注解,珍藏着食谱或养生之书,被绳子捆绑表示珍藏。将来若能在浮丘这样的仙山求道,我愿意过着简朴的生活,与鹤共享田园。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山中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通过对隐士外表与内心的对比,展现了他们超凡脱俗的气质。同时,通过对隐士学识和生活态度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和简朴生活的理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