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萼联辉楼
东阁有高楼,为问谁所营。
人言蜃湖裔,家声重蚺城。
环居数百指,中有三弟兄。
相将若鼎峙,敦此手足情。
朝读楼上书,埙篪日和鸣。
夜宿楼下床,共被如姜生。
坐令阋墙者,望望惭分荆。
贤哉太史氏,华榱揭新名。
斯人去已远,友义垂休贞。
子孙袭遗矩,学祖龙门程。
感彼棠棣花,春风益敷荣。
我昔会宗谱,君家实同盟。
荏苒十六年,老大嗟尘缨。
蓉峰翠如染,星水涵空明。
何时一登眺,揽衣坐前楹。
对花说往事,载赋鸰原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棣萼:指兄弟。棣,读音[dì],萼,读音[è]。
- 联辉:共同发光,比喻兄弟和睦相处,共同荣耀。
- 蜃湖: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裔:后代。
- 蚺城: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鼎峙:像鼎的三足一样并立,比喻稳固。
- 埙篪:古代的两种乐器,埙,读音[xūn],篪,读音[chí],这里比喻和谐的声音。
- 姜生:指姜太公,因其与周文王共被而闻名,比喻兄弟共处。
- 阋墙:家庭内部的争吵。
- 分荆:比喻兄弟分家。
- 华榱:华丽的屋檐。
- 休贞:美好的名声。
- 遗矩:遗留下来的规矩。
- 龙门程:比喻高远的学问或地位。
- 棠棣花:比喻兄弟情谊。
- 鸰原:地名,具体位置不详,这里指诗人的故乡。
翻译
东阁有一座高楼,请问是谁所建。人们说是蜃湖的后代,家声显赫于蚺城。周围居住着数百人,其中有三个兄弟。他们相互支持如同鼎的三足,深厚地维系着兄弟情谊。早晨在楼上读书,埙篪和鸣,和谐如一。夜晚在楼下共寝,共被如同姜太公与周文王。这让那些家庭内争吵的人,望之而感到羞愧。贤明的太史氏,为这座华丽的楼阁揭开了新名。这些人已经远去,但他们的友谊和义气留下了美好的名声。子孙们继承了他们的规矩,学习着高远的学问。感念那棠棣花,春风使它更加繁荣。我曾会见宗谱,你家与我实为同盟。时光荏苒十六年,我已老去,感叹尘世的束缚。蓉峰的翠色如染,星水映照着空明。何时能一登此楼,坐在前楹,对着花儿述说往事,载着赋诗回到鸰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东阁高楼的景象,通过高楼象征家族的荣耀和兄弟间的深厚情谊。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和比喻,如“埙篪日和鸣”、“共被如姜生”,生动地表达了兄弟间的和谐与亲密。同时,诗人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对家族传统和兄弟情谊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家族和兄弟情谊的深厚感情。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题宗老文彬南薰轩追和刘邦彦韵 》 —— [ 明 ] 程敏政
- 《 左时翊大参约出清波门饮石屋寺遂至水籥烟霞二祠次李若虚宪副韵四首 》 —— [ 明 ] 程敏政
- 《 读宋史四首太祖 》 —— [ 明 ] 程敏政
- 《 入都城 》 —— [ 明 ] 程敏政
- 《 半閒为武进周处士彦常赋 》 —— [ 明 ] 程敏政
- 《 卜算子 · 题汪汝温便面 》 —— [ 明 ] 程敏政
- 《 庚戌元日县中随例望阙行礼因思旧岁是日方在清化寺守冻感时抚躬率然赋此 》 —— [ 明 ] 程敏政
- 《 九日断石登高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