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元夕

迷方到处即为家,元夕山城罢放衙。 身槁欲灰逢火树,眼昏生晕乱银花。 愿看辽水烽狼净,喜见并州竹马哗。 佳节太平难际遇,传柑灯宴说京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迷方:迷失方向。
  • 元夕:即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
  • 放衙:古代官员下班。
  • 身槁欲灰:形容身体极度疲惫,几乎要枯萎。
  • 火树:指元宵节时燃放的灯火。
  • 眼昏生晕:眼睛昏花,产生晕眩。
  • 银花:指元宵节时燃放的烟花。
  • 辽水:指辽河流域,这里代指边疆。
  • 烽狼:烽火和狼烟,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 并州:古代地名,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 竹马: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
  • 传柑:古代习俗,元宵节时将柑橘传递,象征吉祥。
  • 灯宴:元宵节时的灯会和宴会。
  • 京华:京城,这里指北京。

翻译

迷失方向时,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家。元宵节的夜晚,山城里的官员们已经下班。 身体疲惫得几乎要枯萎,却遇到了璀璨的灯火;眼睛昏花,晕眩中看到了绚烂的烟花。 希望看到辽河流域的烽火和狼烟都已熄灭,欣喜地见到并州的孩子们欢快地骑着竹马。 在这太平盛世难得的佳节里,人们传递着柑橘,享受着灯会和宴会,谈论着京城的繁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宵节的夜晚,通过对比边疆的烽火与内地的欢庆,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京城的怀念。诗中“身槁欲灰逢火树,眼昏生晕乱银花”巧妙地以身体的疲惫与节日的繁华形成对比,突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结尾的“传柑灯宴说京华”则进一步以京城的繁华景象,映衬出诗人对太平盛世的珍惜和对家乡的思念。

程嘉燧

程嘉燧

明徽州府休宁人,侨居嘉定,字孟阳,号松圆。应试无所得,折节读书。工诗善画,又通晓音律。钱谦益罢归,筑耦耕堂,邀嘉燧读书其中。阅十年返休宁,甲申前一年十二月卒。有《浪淘集》。 ► 2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