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山下寻黄二丈不遇

开门见山如见君,渡湖相问不相闻。 篱边野水淡秋色,屋上老乌啼夕曛。 邻人为说携家去,更入青山最深处。 溪寒路狭难独行,短棹空维乌桕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岩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位于作者所在地区。
  • 黄二丈: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
  • 开门见山:字面意思为打开门就能看到山,比喻说话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 渡湖:过湖,指作者渡过湖去寻找黄二丈。
  • 篱边野水:篱笆旁边的自然水体。
  • 老乌:老乌鸦。
  • 夕曛:夕阳的余晖。
  • 邻人:邻居。
  • 携家去:带着家人离开。
  • 溪寒路狭:溪水寒冷,道路狭窄。
  • 短棹:短桨,这里指小船。
  • 空维:空系,指船没有被固定,随意系在树上。
  • 乌桕树:一种树名,乌桕(wū jiù)。

翻译

打开门就能看到山,仿佛看到了你,渡过湖去询问却听不到你的消息。篱笆边的小溪映着淡淡的秋色,屋顶上的老乌鸦在夕阳下啼叫。邻居告诉我你带着家人去了,深入到青山的最深处。溪水寒冷,道路狭窄,我难以独自前行,小船空空地系在乌桕树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寻找朋友黄二丈不遇的情景。诗中,“开门见山”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喻了作者直率的性格。通过“渡湖相问”和“邻人为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寻访不遇的遗憾。诗的最后两句“溪寒路狭难独行,短棹空维乌桕树”,则进一步以自然环境的艰险和孤寂,来象征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葛一龙

明苏州府吴县洞庭山人,字震甫。以读书好古致家道中落。后入资为郎,选授云南布政司理问,寻谢归。有诗名,人称葛髯。 ► 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