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文伯顽仙尽自兼,何须黄纸署名衔。 山开窈窕藏书洞,径翳荒榛避诏岩。 老衲或来煨榾柮,橐驼尝倩护松杉。 虽然豪气屏除尽,閒咏荆轲木是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文伯:文坛领袖。
  • 顽仙:指性格倔强、不随流俗的仙人。
  • 黄纸:指官方文书。
  • 署名衔:在官方文件上签名。
  • 窈窕:形容山洞幽深。
  • 藏书洞:收藏书籍的山洞。
  • 径翳荒榛:小径被荒草和杂树遮蔽。
  • 避诏岩:躲避皇帝召见的岩石。
  • 老衲:老僧。
  • 煨榾柮:烤木头。
  • 橐驼:骆驼。
  • :请。
  • 护松杉:保护松树和杉树。
  • 豪气:豪迈的气概。
  • 屏除尽:完全消除。
  • 閒咏:闲暇时吟咏。
  • 荆轲:战国时期的刺客。
  • 木是缄:木制的封条。

翻译

文坛领袖与倔强仙人皆自得其乐,何须在官方文件上签名。 山洞幽深,藏书丰富,小径被荒草遮蔽,以避皇帝召见。 老僧偶尔来烤木头,骆驼常被请来保护松树和杉树。 虽然豪迈的气概已完全消除,但闲暇时仍吟咏荆轲,以木制封条封存记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陈仲醇在东佘山居的隐逸生活,通过“文伯”与“顽仙”的比喻,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心态。诗中“藏书洞”、“避诏岩”等意象,进一步以山居的幽静与避世,表达了陈仲醇对权势的淡漠与对自然的亲近。尾联则通过“閒咏荆轲”与“木是缄”的对比,暗示了陈仲醇内心深处仍保留着一份对往昔豪情的怀念与封存。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