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东轩曝背语成函,一饭忘君未可甘。 主帅穷兵真计左,胡儿牧马渐过南。 沙场白骨高寻丈,御府朱提岂再三。 却把国觞连太乙,九歌深意许雅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曝背:晒背。
  • 语成函:言语成书。
  • 一饭忘君:一顿饭的功夫就忘记了君主的恩德。
  • 主帅:军队中的最高指挥官。
  • 穷兵:过度使用武力。
  • 真计左:真正的策略错误。
  • 胡儿: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 牧马:放牧马匹。
  • 沙场:战场。
  • 白骨:战死者的遗骨。
  • 高寻丈:形容白骨堆积如山。
  • 御府朱提:指皇宫中的珍贵物品。
  • 岂再三:难道还能多次吗?
  • 国觞:国家的祭酒,指为国家献身的烈士。
  • 连太乙:与太乙星相连,比喻与天道相通。
  • 九歌:古代楚国的祭祀歌曲。
  • 深意:深刻的含义。
  • 许雅参:允许高雅地参与。

翻译

在东轩晒背,言语已成书,一顿饭的功夫就忘记了君主的恩德,这未免太过分。军队的主帅过度使用武力,策略实在错误,北方的游牧民族已经逐渐南下放牧马匹。战场上堆积如山的白骨,皇宫中的珍贵物品难道还能多次赏赐吗?却将国家的祭酒与天道相连,九歌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允许我们高雅地参与其中。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战场上的惨状和反思战争的策略,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批判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沙场白骨高寻丈”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战争的残酷,而“主帅穷兵真计左”则直接指出战争策略的错误。最后通过对“九歌”深意的探讨,暗示了诗人对于和平与文化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