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宛陵书院
自从删述来,诗道几更变。
骚些无遗声,汉魏起群彦。
谢绝及宋沈,入眼已葱茜。
颓波日东驰,李杜出而殿。
当时多浑成,岂必事精鍊。
云胡倡唐音,趍者若邮传。
坐令诗道衰,花月动相眩。
千载宛陵翁,惟我独歆羡。
翁词最古雅,翁才亦丰赡。
一代吟坛中,张主力不勌。
遂使天地间,留此中兴卷。
如何近代子,落落寡称善。
纷纭较唐宋,甄取失良贱。
无乃久浸淫,曾靡得真见。
渺渺岁将夕,南来宛陵县。
顿首升翁堂,松竹犹眷眷。
感慨抚陈迹,江水一再奠。
我心夙景仰,我学诚袜线。
上想三百篇,斯境复谁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删述: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和删减。
- 骚些:指楚辞,这里泛指古代诗歌。
- 群彦:众多才俊。
- 葱茜:形容色彩鲜艳。
- 颓波:衰落的潮流。
- 殿:这里指李杜(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如同殿堂一般。
- 浑成:自然而成,不加雕琢。
- 唐音:指唐代诗歌的风格。
- 邮传:比喻迅速传播。
- 花月:指诗歌中的风花雪月题材。
- 歆羡:羡慕。
- 丰赡:丰富。
- 张主:主持,这里指在诗歌领域的领导地位。
- 不勌:不懈怠。
- 甄取:选拔。
- 浸淫:沉浸其中。
- 袜线:比喻微不足道。
- 三百篇:指《诗经》。
翻译
自从古代文献被整理删减以来,诗歌的风格经历了多次变化。古代的楚辞已无遗声,汉魏时期涌现了众多才俊。谢绝了宋沈的风格,眼前的诗歌已变得色彩鲜艳。衰落的潮流向东流去,李白和杜甫出现,如同殿堂一般稳固了诗歌的地位。当时的诗歌多是自然而成,不必刻意雕琢。为何要倡导唐代的诗歌风格,追随者如同邮传一般迅速。这导致诗歌的衰落,风花雪月的题材动摇了诗歌的本质。千百年来,我唯独羡慕宛陵翁。翁的词句古雅,才华丰富。在一代诗歌坛中,他主持着不懈怠的努力。使得天地间留下了这部中兴的诗卷。为何近代的诗人,却少有称得上善的。纷纭争论唐宋诗歌,选拔时失去了良贱之分。难道是因为长久沉浸其中,未能得到真正的见解。岁月将至年末,我南来宛陵县。恭敬地进入翁的堂室,松竹依旧眷恋。感慨地抚摸着陈迹,江水一再奠定。我心中一直景仰,我的学问实在微不足道。回想起《诗经》的三百篇,这样的境界又有谁能推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诗歌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古代诗歌的敬仰和对当代诗歌衰落的忧虑。诗人赞美了宛陵翁的古雅词句和丰富才华,认为他在诗歌领域的领导地位使得诗歌得以中兴。同时,诗人对当代诗歌的现状表示不满,认为诗人们过于追求唐宋风格,失去了诗歌的本质和真正的见解。诗中流露出对古代诗歌的怀念和对诗歌复兴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