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仆宿永福寺同赋空字

萧然何所有,瓢笠与青童。 住可为山长,来先问石公。 梅迟若待客,松嫩已知风。 一宿东林社,花龛对雨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然:空寂,凄清的样子。
  • 瓢笠:瓢,古代用来舀水或取东西的工具;笠,斗笠,用来遮阳挡雨的帽子。这里指简朴的行囊。
  • 青童:年轻的童子,这里可能指跟随的年轻仆人。
  • 山长:山中的隐士或寺院的住持。
  • 石公:指山中的石头,这里可能指山中的神灵或象征性的存在。
  • 梅迟:梅花开放得晚。
  • 松嫩:松树的嫩枝。
  • 一宿:住一晚。
  • 花龛:供奉佛像的小阁子。

翻译

空寂之中,我拥有什么呢?只有简朴的行囊和一个年轻的童子。 若要住下,我愿成为山中的隐士,来到这里,首先要向山中的石头神灵问好。 梅花开放得晚,仿佛在等待客人;松树的嫩枝已经感受到了风的吹拂。 在东林寺住了一晚,对着花龛中的佛像,面对着雨中的空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葛一龙在永福寺的一夜体验。诗中,“萧然”二字即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通过“瓢笠与青童”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简朴生活和随行的仆人。诗中的“梅迟若待客,松嫩已知风”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感知。结尾的“一宿东林社,花龛对雨空”则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对空寂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深刻体验。

葛一龙

明苏州府吴县洞庭山人,字震甫。以读书好古致家道中落。后入资为郎,选授云南布政司理问,寻谢归。有诗名,人称葛髯。 ► 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