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滹沱即事

穷方三月始知春,一骑寻芳滹水滨。 牧笛数声青草岸,流莺百啭绿杨津。 催花细雨湿吟袖,飘絮微风欹醉巾。 欲访当年冰合处,苍波万顷碧粼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滹沱(hū tuó):河名,在今河北省。
  • 寻芳:寻找花草的香气,指春游赏花。
  • 牧笛:牧童吹奏的笛子。
  • 流莺:指飞翔的黄莺。
  • 百啭:形容鸟鸣声婉转多变。
  • 绿杨津:杨柳丛生的水边。
  • 催花细雨:细雨催促花儿开放。
  • 飘絮:指柳絮飘飞。
  • 欹醉巾:倾斜的醉人巾帽,形容醉态。
  • 冰合:冰封。
  • 苍波:深绿色的水波。
  • 碧粼粼:形容水波清澈,波光粼粼。

翻译

在偏远的地方,直到三月才初次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我骑着马去滹沱河边寻找春天的芳香。岸边青草地上,牧童吹着笛子,黄莺在绿杨丛生的水边婉转歌唱。细雨轻轻地催促着花儿开放,沾湿了我的衣袖,微风吹动柳絮,使我的醉帽倾斜。我想要探访当年冰封的地方,只见万顷碧波在阳光下闪烁着粼粼的光芒。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滹沱河畔的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中“牧笛数声青草岸,流莺百啭绿杨津”等句,以声音和色彩的交织,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后两句则通过“催花细雨”和“飘絮微风”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来表达春日的温柔与醉人的氛围。结尾的“苍波万顷碧粼粼”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