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舟中

清明寒食山头哭,到处犹传旧风俗。 无家自愧百年身,有情共伤千里目。 汉阳渡口柳依依,江风作花雪打衣。 经旬始过道士洑,五日未离黄鹤矶。 吴王庙前乌衔肉,又搅崩江作银屋。 叉鱼艇子不敢行,昼傍官船愁水宿。 春光忽开三月三,红桃写镜江拖蓝。 烟花才下两孤北,松楸正在九华南。 蟂矶亭亭落日孤,春原尽处是芜湖。 青烟白道人归去,纸钱挂树啼鸢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寒食:古代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禁火冷食。
  • 百年身:指一生。
  • 千里目:远望的目光,比喻思念远方。
  • 汉阳渡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
  • 道士洑: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黄鹤矶: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 吴王庙:祭祀吴王的庙宇。
  • 乌衔肉:乌鸦衔着肉,比喻不祥之兆。
  • 银屋:比喻江水波涛汹涌,如同银色的屋宇。
  • 叉鱼艇子:捕鱼的船只。
  • 官船:官方的船只。
  • 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古代有踏青的习俗。
  • 红桃写镜:形容桃花盛开,如同在镜面上描绘。
  • 江拖蓝:江水呈现出深蓝色。
  • 两孤北:指两座孤立的山峰向北。
  • 九华南:指九华山之南。
  • 蟂矶:地名,位于长江边。
  • 纸钱:祭祀时用来焚烧的纸制品,代表钱财。
  • 鸢乌:乌鸦。

翻译

清明时节,山头传来哭泣声,到处还流传着古老的习俗。 无家可归,自愧这一生的漂泊,有情之人共同感伤远望的目光。 汉阳渡口,柳树依依,江风中花儿如雪般飘落,打在衣上。 经过十天,才到达道士洑,五天还未离开黄鹤矶。 吴王庙前,乌鸦衔着肉,江水波涛汹涌,如同银色的屋宇。 捕鱼的船只不敢前行,白天依傍官船,担心夜晚的水宿。 春光忽然迎来三月三,红桃花开如同在镜面上描绘,江水呈现出深蓝色。 烟花之下,两座孤立的山峰向北,松树和楸树正位于九华山之南。 蟂矶之上,落日孤独,春原的尽头是芜湖。 青烟白道,人们归去,纸钱挂在树上,乌鸦啼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通过对自然风光和人文风俗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感慨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中“清明寒食山头哭”一句,既点明了时节,又隐喻了人们的哀思。后文通过对汉阳渡口、吴王庙等地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自然景色的壮美。结尾处的“纸钱挂树啼鸢乌”则深化了清明时节的哀愁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生死、离别的深刻感悟。

程嘉燧

程嘉燧

明徽州府休宁人,侨居嘉定,字孟阳,号松圆。应试无所得,折节读书。工诗善画,又通晓音律。钱谦益罢归,筑耦耕堂,邀嘉燧读书其中。阅十年返休宁,甲申前一年十二月卒。有《浪淘集》。 ► 2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