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馆月中闻琴

· 黄衷
春台寂寂坐昏黄,谁拂龙唇对夜光。 一壑松风惊改调,百年冰炭减回肠。 遥峰自隔孤鸿影,小閤时飘睡鸭香。 长使闻琴兼玩月,定知何处是边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普安馆: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龙唇:古代一种乐器,此处指琴。
  • 夜光:月光。
  • 一壑松风:形容山谷中的松树在风中摇曳的声音。
  • 改调:改变曲调。
  • 冰炭:比喻心情的冷热变化。
  • 回肠:形容心情激动,思绪万千。
  • 孤鸿:孤独的鸿雁。
  • 小閤:小阁楼。
  • 睡鸭香:可能是指某种香料或熏香,形状或香味类似睡着的鸭子。
  • 玩月:赏月。
  • 边乡:边远的地方。

翻译

春日的台地上,我静静地坐着,直到黄昏,是谁在拂动那古老的琴弦,对着月光弹奏。山谷中的松树在风中摇曳,曲调突然改变,一生的心情冷热交织,此刻却感到思绪平静了许多。远处山峰被孤独的鸿雁身影隔开,小阁楼里不时飘来睡鸭般的香气。我长久地听着琴声,赏着月光,却不知这究竟是何处边远的乡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的静谧场景,通过琴声、月光、松风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乡愁的深切感受。诗中“一壑松风惊改调”与“百年冰炭减回肠”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比喻,展现了心情的转变与平静。结尾的“定知何处是边乡”则透露出诗人对未知边乡的向往与迷茫,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