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尹舜弼祗祀南岳分韵得王字
洞庭环北渚,衡樚奠南荒。
轩帝曾张乐,重华旧陟方。
登封非昔事,秩礼自今王。
鸾掖驰仙使,龙函捧御香。
柏梁辞晓晏,桂水泛春航。
星鸟光芒动,风乌浩渺扬。
云标青磴上,天柱赤霄傍。
峰影回鸿雁,冈音下凤皇。
搦毫惊掞藻,弭节敬维桑。
并命还分役,同栖忽异翔。
行行皆去辙,肃肃戒归装。
南望苍梧远,西游碧草长。
五津通万里,七泽绕三湘。
暑殿螭头日,秋堂燕子凉。
汉恩虚讲幄,唐会别文场。
离索难为久,居诸幸不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 北渚:北方的水边。
- 衡樚:指衡山,五岳之一,位于今湖南省。
- 奠:奠定,这里指衡山稳固地位于南方。
- 轩帝:指黄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 张乐:演奏音乐。
- 重华:指舜,古代帝王。
- 陟方:升天,指帝王去世。
- 登封:古代帝王封禅的仪式。
- 秩礼:规定的礼仪。
- 鸾掖:指皇宫。
- 仙使:指派遣的使者。
- 龙函:指皇帝的诏书。
- 御香:皇帝赐予的香。
- 柏梁:古代建筑名,这里指宫殿。
- 桂水:指桂林的水。
- 星鸟:指星辰。
- 风乌:指风。
- 云标:云的标志。
- 天柱:指支撑天空的山峰。
- 峰影:山峰的影子。
- 冈音:山冈的声音。
- 搦毫:握笔。
- 掞藻:挥洒文采。
- 弭节:停下节杖,表示尊敬。
- 维桑:指故乡。
- 并命:共同使命。
- 同栖:共同居住。
- 肃肃:严肃的样子。
- 戒归装:准备回程的行装。
- 苍梧:地名,位于今广西。
- 碧草:青草。
- 五津:指五条河流的交汇处。
- 七泽:指七个湖泊。
- 螭头:古代建筑上的装饰。
- 秋堂:秋天的厅堂。
- 汉恩:汉朝的恩典。
- 讲幄:讲学的帐篷。
- 唐会:唐朝的集会。
- 文场:文学的场合。
- 离索:离别。
- 居诸:居住。
翻译
洞庭湖环绕着北方的水边,衡山稳固地位于南方。 黄帝曾在这里演奏音乐,舜帝也曾在这里升天。 虽然不再有古代的封禅仪式,但规定的礼仪依然由当今的帝王执行。 皇宫派遣了使者,手持皇帝的诏书,捧着皇帝赐予的香。 在宫殿中告别清晨的宴会,乘船在桂林的水上春游。 星辰闪烁,风声浩渺。 云的标志指向青色的山坡,天柱般的山峰耸立在赤色的天空旁。 山峰的影子如同飞翔的鸿雁,山冈的声音像是凤凰的鸣叫。 握笔挥洒文采,停下节杖以示尊敬故乡。 虽然有共同的使命,但居住在一起的人突然各奔东西。 行行都像是离去的轨迹,严肃地准备回程的行装。 南望苍梧遥远,西游碧草连绵。 五条河流交汇处通向万里,七个湖泊环绕着三湘之地。 暑天的宫殿日光如螭头,秋天的厅堂燕子带来凉意。 汉朝的恩典曾在这里讲学,唐朝的集会则别有文学的场合。 离别虽难长久,但居住的记忆幸好不忘。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送别尹舜弼前往南岳祭祀的场景,通过对洞庭湖、衡山的描绘,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中融入了对古代帝王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对友人的深情告别。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交织,传达了离别的哀愁和对未来的祝愿。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