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席帽山人王原吉韵赠石林上人

· 虞堪
石林峨海刹,杰出大方家。 说偈瓶翻水,看经席散花。 秋听潮信急,夜坐月痕斜。 借问穷源客,曾乘几度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和诗,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和体裁作诗词。
  • 席帽山人:人名,指王原吉。
  • 石林上人:人名,指一位僧人。
  • 说偈:念诵佛经中的颂词。
  • 瓶翻水:比喻说法生动,如瓶中水翻涌而出。
  • 看经:阅读佛经。
  • 席散花:比喻说法美妙,如花瓣飘散。
  • 潮信:潮水的涨落,比喻时间的流逝。
  • 夜坐:夜晚静坐。
  • 月痕斜:月影倾斜,形容夜已深。
  • 穷源客:探寻事物根源的人。
  • (chá):木筏。

翻译

依照席帽山人王原吉的诗韵,赠诗给石林上人。 石林上人,你这位海边的寺庙高僧,真是博学多才。 你念诵佛经时,如同瓶中水翻涌而出,生动而有力; 阅读佛经时,仿佛花瓣飘散,美妙无比。 秋日里,你聆听潮水的涨落,感受时间的流逝; 夜晚静坐,月影倾斜,夜已深沉。 请问那些探寻事物根源的人, 他们是否曾乘坐木筏,去往那遥远的彼岸?

赏析

这首作品以和诗的形式,赞美了石林上人的学识与修行。通过“说偈瓶翻水”和“看经席散花”的生动比喻,展现了上人说法的生动与美妙。后两句则通过秋潮与夜月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表达了对上人修行境界的向往与敬仰。

虞堪

元末明初苏州府长洲人,字克用,一字胜伯。元末隐居不仕。家藏书甚富,手自编辑。好诗,工山水。洪武中为云南府学教授,卒官。有《希澹园诗集》。 ► 3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