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二十首

凛凛岁云莫,兴言观群书。 大哉洪范篇,帝训孰敢渝。 纵横收七雄,法律荡秦区。 经术卖西京,节义倾东都。 魏才晋清谈,唐诗宋名儒。 宛宛栏栅中,逐逐名誉驱。 圣代辟乾坤,默与三皇符。 相业急济时,学术羞含珠。 历年过二百,风俗还皇虞。 平康用正直,贤智慎其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凛凛(lǐn lǐn):寒冷的样子。
  • 岁云莫:岁末。
  • 洪范篇:《尚书》中的一篇,记载了古代的治国方略。
  • 帝训:帝王的教诲。
  • (yú):改变。
  • 纵横收七雄:指战国时期的七雄被统一。
  • 法律荡秦区:指秦朝的法律制度。
  • 经术卖西京:指在西汉时期,经学被用作政治工具。
  • 节义倾东都:指东汉时期的节义精神。
  • 魏才晋清谈:指三国魏和晋朝的清谈文化。
  • 唐诗宋名儒:指唐代的诗歌和宋代的儒学。
  • 宛宛(wǎn wǎn):曲折的样子。
  • 栏栅(lán zhà):栅栏,比喻限制。
  • 逐逐:追逐。
  • 圣代:指当代。
  • 乾坤:天地。
  • 三皇: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 相业:宰相的职责。
  • 济时:救时,指解决时代的难题。
  • 含珠:比喻学问深奥而不实用。
  • 皇虞:指古代的理想社会。
  • 平康:平安,安定。
  • 正直:正直的品质。
  • 贤智:贤明和智慧。
  • :趋向,选择。

翻译

寒冷的岁末,我兴起阅读群书的念头。伟大的《洪范篇》,帝王的教诲谁敢违背?战国七雄被统一,秦朝的法律制度荡涤了旧区。西汉时期,经学被用作政治工具,东汉时期,节义精神被推崇。三国魏和晋朝的清谈文化,唐代的诗歌和宋代的儒学。在曲折的栅栏中,人们追逐名誉。当代开辟了新的天地,默默地与古代三皇相符。宰相的职责是解决时代的难题,学术应避免深奥不实用。历经超过两百年,风俗回归到古代的理想社会。在安定中使用正直,贤明和智慧的人应谨慎选择自己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时期的回顾,表达了对古代治国理念的推崇和对当代社会的期望。诗人通过对《洪范篇》的提及,强调了遵循古代帝王教诲的重要性。诗中列举了从战国到宋的历史变迁,指出了各个时期的学术和政治特点,最终呼吁当代应回归古代的理想社会,强调正直和智慧的重要性。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杨起元

明广东归善人,字贞复,号复所。万历五年进士。从罗汝芳学王阳明理学。张居正当政,恶讲学。适汝芳被劾罢,起元宗王学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启初追谥文懿。有《證学编》、《杨文懿集》等。 ► 2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