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计封君

· 黄衷
芙蓉江上正宜霜,千里秋容逗末光。 儗向家山长作主,懒分星座谩为郎。 醉偿花事鸬鹚杓,闲赴鸥盟薜荔裳。 闻道凤毛霄汉迥,祇应高枕敌侯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芙蓉江:指江边盛开的芙蓉花。
  • 秋容:秋天的景色。
  • :停留,此处指映照。
  • 末光:余晖。
  • (nǐ):打算,想要。
  • 星座:指天上的星宿,这里比喻高官显位。
  • :徒然,空自。
  • 鸬鹚杓:一种酒器,形似鸬鹚。
  • 鸥盟:与鸥鸟为盟,比喻隐居生活。
  • 薜荔裳:用薜荔草编织的衣服,象征隐士的服饰。
  • 凤毛:比喻才华出众的人。
  • 霄汉:天空,比喻高位。
  • 祇应:只应,只宜。
  • 高枕:高枕无忧,形容无忧无虑。

翻译

芙蓉江上,霜降之时正适宜观赏,千里秋色映照着夕阳的余晖。我打算长久地在家乡的山中做主人,懒得分心去追求天上的星宿,徒然做个官员。醉酒后用鸬鹚形状的酒器畅饮,享受花事;闲暇时与鸥鸟为盟,穿上薜荔编织的隐士衣裳。听说有才华出众的人在天空高远之处,我只应高枕无忧,以无忧无虑的态度面对侯王的权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秋日江景图,通过“芙蓉江”、“秋容”、“末光”等意象,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权势的超然态度。通过“鸬鹚杓”、“鸥盟”、“薜荔裳”等隐逸生活的象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简朴自然生活的追求。最后两句“闻道凤毛霄汉迥,祇应高枕敌侯王”,则显示了诗人对才华与权势的看法,认为才华应自然流露,而不应被权势所束缚,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超脱的人生观。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

黄衷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