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雪坡防御出郭团练

· 杨基
朝催筑城夫,暮点团结兵。 民民皆动摇,一日十数惊。 所赖官长贤,抚劳得众情。 防御出郊来,父老拜且迎。 垂髫及戴白,罗列车下听。 官家百万师,自足与寇争。 汝自守汝乡,汝自保汝生。 闲暇苟不虞,仓卒恐见倾。 我当徼汝劳,薄尔赋税征。 父老共感激,阗然动欢声。 旌旗洎甲矛,五色稍鲜明。 岂惟备抄掠,大敌固可婴。 问君何能然,子弟卫父兄。 平川雨初收,马嘶鼓厓厓。 相送不同往,极目秋鹰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垂髫:指儿童,因儿童未束发,头发下垂。
  • 戴白:指老年人,因老年人头发多已变白。
  • 阗然:形容声音大而杂。
  • :求取,这里指请求。
  • 厓厓:形容鼓声。

翻译

早晨催促人们筑城,傍晚则点集民兵。百姓们都感到不安,一天之内多次惊慌。幸亏有贤明的官员,安抚和慰劳,赢得了民众的心。防御官员出城来,父老们迎接并拜谢。无论是儿童还是老人,都聚集在车下聆听。官家的百万大军,足以与敌人抗争。你们只需守卫自己的家乡,保护自己的生活。如果平时不做好准备,一旦紧急情况发生,恐怕会遭受重创。我会请求你们的辛劳,减轻你们的赋税负担。父老们都非常感激,欢声雷动。旗帜和甲矛,五颜六色,更加鲜明。不仅是为了防备小规模的掠夺,即使是强大的敌人也能抵抗。问你为何能做到这样,因为子弟们保卫着父兄。平川上的雨刚刚停,马在嘶鸣,鼓声阵阵。我不能与你同去,只能远远地目送,秋天的鹰在空中横飞。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地方防御的情景,通过对比百姓的惊慌与官员的安抚,展现了官员的贤明和对民众的关怀。诗中,“垂髫及戴白,罗列车下听”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百姓对官员的信任和期待。后文通过官员的承诺和父老的感激,传达了一种团结一心、共御外敌的精神。结尾的“相送不同往,极目秋鹰横”则带有一种壮志未酬的悲壮情怀,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杨基

杨基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吴中,因而定居。少聪颖,九岁能背诵六经。善诗文,兼工书画。元末隐吴之赤山,张士诚辟为丞相府记室,未几即辞去。入明,被迁往临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归。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诬夺官,罚服苦役,卒于役所。与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有《眉庵集》。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