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夕望开福寺灯塔

·
铃语吟风寂梵音,塔灯擎月净高深。 盂兰瑞草生三昧,天竺昙花散五阴。 雁沼恍疑星宿海,鹫峰幻作火珠林。 西方谩说光明藏,何似中华池布金。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铃语吟风:铃声在风中响起,仿佛在吟唱。
  • 寂梵音:寂静的佛教音乐。
  • 塔灯擎月:塔上的灯火高悬,如同托起月亮。
  • 盂兰:佛教节日,盂兰盆节,又称中元节。
  • 三昧:佛教术语,指禅定境界,心无旁骛的状态。
  • 天竺:古印度别称。
  • 昙花:佛教中象征短暂的花,常用来比喻生命的无常。
  • 五阴:佛教术语,指构成人的五种要素:色、受、想、行、识。
  • 雁沼:雁池,指雁群栖息的湖泊。
  • 星宿海:星辰聚集的海洋,比喻星光璀璨。
  • 鹫峰:指印度灵鹫山,佛教圣地。
  • 火珠林:火珠般的树林,形容灯火辉煌。
  • 西方:指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 光明藏:佛教中指极乐世界的宝藏,象征无尽的光明和智慧。
  • 中华池布金:指中国的佛教寺庙,池中布满金色的装饰,形容其富丽堂皇。

翻译

铃声在风中吟唱,寂静的佛教音乐回荡,塔上的灯火高悬,如同托起明亮的月亮。盂兰盆节吉祥的草木生长,象征着禅定的三昧境界,古印度的昙花飘散,象征着构成人的五种要素。雁群栖息的湖泊仿佛星光璀璨的海洋,灵鹫山上的景象如同火珠般的树林。虽然西方极乐世界被说成是光明的宝藏,但何尝比得上中华的佛教寺庙,池中布满金色的装饰,更显富丽堂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中元节夜晚在开福寺观赏灯塔的景象,通过丰富的佛教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节日的祥和与寺庙的庄严。诗中“铃语吟风寂梵音”和“塔灯擎月净高深”等句,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宗教元素,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深远。结尾的对比,既表达了对中华佛教文化的自豪,也体现了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