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觉山登罗浮二首

· 黄衷
何处诗筒披锦线,风流真叹佐时贤。 青骢高步皆馀地,黄鹄孤飞更刺天。 柱下纪言推綵笔,人间济险藉楼船。 寒林自与荣途隔,深愧无因得赠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诗筒:古代用来装诗稿的竹筒。
  • 锦线:比喻精美的诗句。
  • 风流:指才华横溢,不拘小节。
  • 佐时贤:辅佐时代的贤人。
  • 青骢:青白色的马,常用来形容英俊的少年。
  • 高步:高远的步伐,比喻志向远大。
  • 馀地:余地,指还有发展的空间。
  • 黄鹄:传说中的大鸟,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 刺天:直冲云霄,形容志向高远。
  • 柱下:古代官名,指柱下史,负责记录国家大事。
  • 纪言:记录言论。
  • 綵笔:五彩的笔,比喻文采斐然。
  • 济险:渡过难关。
  • 楼船:古代大型战船,比喻能承担重任的人。
  • 寒林:寒冷的树林,比喻艰苦的环境。
  • 荣途:荣华富贵的道路。
  • 赠鞭:赠送鞭子,比喻给予帮助或鼓励。

翻译

何处能找到装满精美诗句的竹筒,我真羡慕那些能辅佐时代贤人的风流才子。他们如同青白色的骏马,步伐高远,志向远大,还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又像传说中的黄鹄,孤傲地直冲云霄。他们用五彩的笔记录国家的言论,用楼船般的坚强意志帮助人们渡过难关。而我,身处寒冷的树林,与荣华富贵的道路相隔,深感自己没有机会给予他们帮助或鼓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才华横溢、能辅佐时代贤人的风流才子的羡慕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自己身处艰苦环境,无法给予他人帮助的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青骢”、“黄鹄”、“楼船”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那些才子的形象和自己的处境,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