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书怀
注释
丱(guàn):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 燠(yù):热。 逡(qūn)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庠(xiáng)序:古代的学校。 潦(lǎo):积水。 沮洳(jù rù):低湿的地方。 行(háng):这里指下雨的意思。 鞠(jū):穷尽,枯死。 跸(bì):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嚣(xiāo)渎(dú):喧嚣轻慢。
翻译
阴气散尽阳气回转,时光流转相互催促。明灯伴我坐到深夜,长长叹息拍打着大腿。回忆往昔童年之时,不曾在意寒冷与炎热。与邻家小儿亲密无间,每日一同嬉戏追逐。九岁时开始学习诗书史籍,渐渐懂得要自我约束。十三岁时文义已通,勤奋努力地钻研琢磨。那时内心尚且幼稚,寒冷与酷热相继而来。转眼间接近二十岁,人事变迁多有挫折。旧时的家业最终变得萧条,凄凉地对着松竹哭泣。在学校里挂了名,从早到晚总是忙碌。往昔的心愿虽未改变,但无奈这尘世喧嚣轻慢。回想年少时的失误,悠闲的时光怎能再回来。今年遇到久雨,积水长达十来天。荒僻的居处逼近低湿之地,下床时水都淹没了脚。雨像鱼行一样下了将近两个月,烦闷到几乎想哭。进入冬季才得以安稳居住,一年已到年末却没有粮食。匆匆忙忙一天又一天,不知不觉时光流逝迅速。早晨太阳升起最长的一天到了,推开枕头才惊讶发觉。清晨跟随官员们,在州衙拜见帝王。想到那万乘之尊的皇帝,有着春天般的大德培育万物。只是今年有些小歉收,圣上的内心已很忧愁。恭敬地听闻圣上颁下明诏,四处清理冤狱。人和天才能相应,生机怎会长久枯竭。只应那西江水,不像车辙中的水会干涸。回到茅屋底下,寂寞地面对僮仆。抬头看天意忧愁,雨雪交织不断。侵害到兰蕙,压倒摧残松菊。大海宫在东南天边,一眼望去云雾弥漫。旁边的八九户人家,寂静得好像住在空谷之中。往来的踪迹已断,更何况互相庆贺祝福。人情厌恶荒凉冷落,上天也恨幽僻孤独。关上门天容易就黑了,忽然已看见灯烛。所思念的人远在天边,谁能与我诉说心事。片刻后雨声停歇,窗缝间风声簌簌作响。夜晚久了寒意更重,手指冻得僵直不敢触摸。拨弄寒炉中的残灰,遥想古代贤人的事迹。因而想到古代的通达之士,经历世事多有反复。譬如那百炼的金子,经过长久磨炼才变得精熟。我如沙中矿般的资质,怎敢怨恨这幽僻之辱。想到自己年岁已长,只是空有饱腹之能。眼前烟云弥漫,何时才能见到清朗的阳光。在东方有广阔的大海,浩瀚无边侵浸大地。海的上面与星辰相通,下面连接着河流。我将驾乘灵舟,去拜访巫咸占卜一下。
赏析
这首诗以冬至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中从回忆童年的无忧无虑,到青年时的努力学习,再到成年后面对世事的挫折和生活的困境,展现了人生的起伏。作者感叹时光匆匆,过去的悠闲时光不再,如今遭遇雨灾、粮食匮乏,生活困顿。同时,也提及了圣上的仁德和对民生的关注,以及对人和自然相应的思考。诗中还表达了对寂寞孤独的感受和对未来的迷茫。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和象征,如用西江水与车辙中的水对比,以兰蕙、松菊的遭遇象征人生的挫折,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意境深沉,反映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期望。
顾清
顾清的其他作品
- 《 再和消字韵 》 —— [ 明 ] 顾清
- 《 南村约庵雨中过访喜新街成饮平胃散酒是日谈论间多可慨者别后赋此寄之 》 —— [ 明 ] 顾清
- 《 刘君克柔以亲老思归适有南京尚宝卿之命喜而索诗 》 —— [ 明 ] 顾清
- 《 过扬州访吴汝玉见其子某云葬逾年矣一恸赋此 》 —— [ 明 ] 顾清
- 《 芸屋储书 》 —— [ 明 ] 顾清
- 《 题颜山人画送刘可大先生归五羊 》 —— [ 明 ] 顾清
- 《 忆家园廿六首石榴 》 —— [ 明 ] 顾清
- 《 十一月十四日梦人示所注周易前列卦爻后系众说朱阑素纸缮写极精致予以钱求卦得小畜之坤后四日冬至纪之以诗 》 —— [ 明 ] 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