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楚臣

轰雷拔地虎般雄,三寸毛锥万斛风。 得句逢人怀姓字,于时积学尚漂蓬。 诸侯上客堪惊座,笔墨词人惯吐虹。 读我新诗初剪拂,如倾玉醴起衰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毛锥:毛笔。
  • (hú):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 漂蓬:漂泊不定。
  • 上客:尊贵的客人。
  • 吐虹:形容文笔或言辞富有气势和感染力。
  • (lǐ):甜酒。
  • 衰慵:衰老慵懒。

翻译

雷声轰鸣仿佛从地下拔出,如虎般雄伟,三寸的毛笔却有着万斛的风力。写出好诗句时逢人便告知自己的姓名,此时积累学问却仍然漂泊不定。在诸侯那里是尊贵的客人,足以令人惊叹,作为笔墨词人习惯写出气势磅礴的文章。读到我的新诗初次修整,就如同倾倒美酒一般,让我从衰老慵懒中振作起来。

赏析

这首诗是写给王楚臣的,诗中对王楚臣的文学才华和非凡气势进行了赞美。首联通过“轰雷拔地虎般雄”的形象比喻,展现出一种强大的力量感,随后将这种力量与“三寸毛锥万斛风”的毛笔和文风相对应,突出了王楚臣的文学造诣。颔联描述了王楚臣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虽有成就但仍漂泊的状态。颈联强调了他作为诸侯上客的尊贵和其文笔的豪迈。尾联则写作者自己读到王楚臣的新诗后,如饮美酒,一扫衰慵之态,从侧面再次烘托出王楚臣诗作的魅力。整首诗语言生动,气势不凡,通过多种意象和表达,生动地刻画了王楚臣的形象和其文学作品的影响力。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