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

· 顾清
更无柏酒共桃符,一卷离骚伴竹炉。 短褐有情怜岁月,敝冠无恙笑头颅。 白波东逝伤心远,青鸟西飞入望孤。 久卧沧江惯愁思,不将明日问荣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柏酒:柏叶酒,古代习俗,春节时饮之,可以辟邪。读作(bǎi jiǔ)
  • 桃符:古代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后用以代指春联。读作(táo fú)
  • 短褐:粗布短衣,古代贫贱者或僮竖之服。读作(duǎn hè)
  • 沧江:江流,江水。读作(cāng jiāng)

翻译

再没有柏叶酒和桃符来迎接新年,只有一卷《离骚》陪伴着我在竹炉边。 穿着粗布短衣,心中感慨着岁月的流逝,破旧的帽子戴在头上,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只是自嘲地笑笑。 那滚滚东逝的白色波浪,带着我的伤心远去,西方的青鸟飞来,却让我感到希望渺茫。 长久地卧在这沧江之上,早已习惯了忧愁的思绪,也不再去想明天是荣耀还是衰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除夜时的心境。诗的首联通过“更无柏酒共桃符”表现出作者独特的过年方式,与传统的庆祝方式不同,他选择以《离骚》为伴,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世事的思考。颔联中“短褐有情怜岁月,敝冠无恙笑头颅”,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一种自嘲的态度,尽管生活简朴,但他依然能够坦然面对。颈联“白波东逝伤心远,青鸟西飞入望孤”,用白波东逝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内心的伤感,青鸟西飞则表达了对希望的渴望,但又感到孤独和渺茫。尾联“久卧沧江惯愁思,不将明日问荣枯”,则表现出作者长期处于困境中,已经习惯了忧愁,对未来的荣辱得失也不再过分在意,体现了一种超脱和豁达的心境。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生活细节和内心感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