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侍郎庸迎养

· 龚敩
东莱有客人中英,满腔忠孝由天生。 读书不作章句陋,居官所期肝胆明。 往者严君困三宅,父子东南五千隔。 孤苦零丁十五秋,一别何曾见颜色。 儿年初学数与方,父不少留儿涕滂。 慈闱纺绩事教养,执经问道亲虞庠。 前载春官取科第,父若有闻心亦喜。 朝朝秉笔在鹓班,情几欲陈行复耻。 圣恩如天愿弗违,诏许驰驿迎亲归。 拜辞阙下一喜惧,消息近日无安危。 云山万重隔闽越,见面有期思愈切。 来日非如去日多,旧愁不与新愁别。 天风吹衣道路长,圣君宠厚亲寿康。 炎州瘴雾避爽气,桑榆晚景昭回光。 遥知入门问安否,百岁千欢交肺腑。 秉烛浑疑再世逢,称觞更尽中肠语。 归来感激谢君恩,枯朽一旦生阳春。 周公拜前鲁拜后,满庭光显难具论。 子禄愈丰亲愈寿,此事人生亦希有。 别恨何嫌地渺茫,孝心直与天长久。 丈夫志气今古同,为子必孝为臣忠。 累茵列鼎足荣养,更以勋业垂无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侍郎:古代官名。
  • 迎养:迎接尊亲同居一起,以便孝养。
  • 东莱:地名。
  • 章句:剖章析句,经学家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后泛指书籍注释。
  • 严君:对父亲的敬称。
  • 三宅:古代大夫的住处分三等,称三宅。这里借指住处。
  • 慈闱:母亲的代称。
  • 纺绩:把丝麻等纤维纺成纱或线。
  • 虞庠:古代学校名。
  • 春官:古代官名,掌典礼。这里指礼部官员。
  • 鹓班:朝官的行列。
  • 圣恩:帝王的恩宠。
  • 驰驿:驾乘驿马,疾行。
  • 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
  • 闽越:福建和浙江南部一带地区。
  • 炎州:泛指南方广大地区。
  • 瘴雾:湿热蒸发而产生的雾气,古人认为是瘴疠的病原。
  • 桑榆晚景: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比喻晚年的时光。
  • 昭回光:光辉照耀。
  • 称觞:举杯祝酒。

翻译

在东莱有一个人叫侯庸,他是个中英之才,心中满怀着忠孝之情,这是他天生的品质。他读书不局限于死板的章句注释,做官期望自己能有光明磊落的肝胆。过去他的父亲被困在别处,父子俩在东南相隔五千多里。他孤苦伶仃地度过了十五年,这期间从未见过父亲的面容。孩子当初刚开始学习算术和方位,父亲没有多做停留就离开了,孩子痛哭流涕。母亲在家纺织并教育孩子,孩子拿着经书到学校里去学习问道。前些年参加科举考试取得了功名,父亲如果听到这个消息也会心中欢喜。他每天在朝廷的官员行列中执笔工作,几次想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父亲却又感到羞耻。圣恩浩荡,如他所愿,下诏允许他驾乘驿马去迎接父亲回来。他在宫廷前拜别,心中既喜悦又恐惧,询问最近的消息,得知没有什么危险之事。万重云山阻隔了福建和浙江南部一带,他知道就要见面了,思念之情愈发急切。未来的日子不像过去的日子那样多了,旧日的忧愁还没消失,新的忧愁又涌上心头。天风吹着衣服,回家的道路漫长,圣君的恩宠深厚,父母长寿安康。南方的炎热和瘴气都被避开,晚年的时光如光辉照耀。他远远地就想到回家后进门询问父母是否安好,百岁的高龄,千般的欢乐,都在心中交汇。手持蜡烛,恍惚间觉得像是再次重逢,举杯祝酒,尽情倾诉心中的话语。归来后他感激圣上的恩情,如枯朽的树木在春天重新焕发生机。像周公那样在前拜谢,像鲁公那样在后拜谢,满庭院的荣耀显赫难以一一述说。儿子的俸禄越来越丰厚,父母也越来越长寿,这样的事情在人生中也是很少有的。别离的愁苦何必嫌地方遥远,孝顺的心意直接与天一样长久。大丈夫的志气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作为儿子一定要孝顺,作为臣子一定要忠诚。多层褥子和列鼎而食的丰厚供养,更要凭借功勋事业流传无穷。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侯庸迎养父亲的事情展开,歌颂了侯庸的忠孝之情。诗中先描述了侯庸的品德和志向,以及他与父亲分别的痛苦和思念。接着讲述了他获得功名后,得到圣恩允许迎亲归乡的喜悦和期待。在描述侯庸归乡的途中,表现出他对父母的深切关怀和对重逢的渴望。最后,诗中强调了忠孝的重要性,以及侯庸的感恩之情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侯庸事迹的描述,传达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忠孝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龚敩

明江西铅山人。洪武时以明经分教广信,以荐入为四辅官,未几致仕。复起为国子司业,历祭酒。坐放诸生假不奏闻,免。有《鹅湖集》、《经野类钞》。 ► 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