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六夜

· 顾清
金鼓齐声振羽林,九重宫殿夜沈沈。 霜庭屡转千官影,玉宇谁怜万里心。 北雪再看过晚岁,南冰长是结层阴。 愁来欲共嫦娥语,又跨蟾蜍下碧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振羽林:羽林军为古代皇帝的禁卫军,“振”指敲响鼓、金等,使军队行动或振作。
  • 九重宫殿:形容皇宫的深邃和庄严,“九重”表示多,泛指多层。
  • 夜沈沈(“沈”同“沉”,chén):形容夜晚黑暗寂静。
  • 霜庭:洒满寒霜的庭院。
  • 玉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宫殿,此处指华丽的宫殿。
  • 万里心:指诗人对远方的牵挂和忧虑。
  • 晚岁:年末,岁末。
  • 碧浔(xún):碧绿的水边。

翻译

金鼓之声齐鸣,响彻羽林军,九重宫殿在夜晚显得深沉寂静。 寒霜铺满的庭院中,众多官员的身影多次转动,华丽的宫殿中,谁能怜悯我那牵挂万里之外的心情。 北方的雪再次看过,已到了岁末之时,南方的冰长久凝结,层层阴气堆积。 心中愁苦,想要和嫦娥诉说,又骑着蟾蜍来到了碧绿的水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寂静而又充满忧愁的冬夜宫廷景象。诗的前两句通过“金鼓齐声振羽林”和“九重宫殿夜沈沈”,展现出宫廷的威严和夜晚的寂静深沉,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霜庭屡转千官影”形象地描写了官员们在庭院中的活动,而“玉宇谁怜万里心”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的牵挂,这种情感与宫廷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北雪再看过晚岁,南冰长是结层阴”进一步强调了季节的寒冷和时光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寒意。最后两句“愁来欲共嫦娥语,又跨蟾蜍下碧浔”,诗人借助神话传说,表达了自己的愁苦无处倾诉,想要寻找寄托的情感。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在宫廷生活中的复杂心境。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