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

烘云染日射珊瑚,十丈戎戎兴未孤。 银海赤虹飞独健,玉兰碧叶妥还粗。 莺分细语催开急,鹤踏花头倩翼扶。 闺阁閒情删已尽,风流应合在蓬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戎戎(róng róng):茂盛的样子。
  • 银海:道家称眼睛为银海。
  • 赤虹:这里指木棉花的颜色及形状如红色的虹。
  • :合适,妥当。
  • 闺阁(guī gé):闺房。

翻译

那木棉花如同被烘烤的云朵、被渲染的日光映照下的珊瑚,十丈高的树身,花朵开得茂盛,兴味毫不孤单。它的花朵如银海之中矫健飞腾的赤虹,其叶片如玉兰般碧绿,长得茂密且略有些粗大。黄莺用细碎的语音催促着木棉花快快开放,仙鹤踏上花头,仿佛在请求花的托扶以借力飞起。闺阁中的闲适情致已经消失殆尽,这样的风流韵致应该存在于仙境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木棉花盛开的景象,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描写,展现了木棉花的鲜艳、茂盛和独特的魅力。诗中用“烘云染日射珊瑚”形容木棉花的色彩鲜艳夺目,“十丈戎戎兴未孤”表现出木棉树的高大和花朵的繁茂。“银海赤虹飞独健,玉兰碧叶妥还粗”进一步通过比喻和对比,突出了木棉花的独特形态和叶片的特点。“莺分细语催开急,鹤踏花头倩翼扶”则增添了生动的场景,使木棉花的形象更加鲜活。最后,诗人认为木棉花的风流韵致如同在仙境中一般,表达了对木棉花的高度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