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和王仲锡宪长咏蝴蝶花限韵

十亩香斋蝶未归,碧云遮树路尤微。 隔帘欲动虚经眼,并叶初浓照舞衣。 一径情深南浦月,十年人老北山薇。 蘧蘧已觉吾非我,忍摘轻盈伴夕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香斋:充满香气的屋舍。
  • 尤微:尤为微弱、细微。
  • 经眼:过目,看到。
  • 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代指送别之地。
  • 北山薇: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以“北山薇”借指隐居生活。
  • 蘧蘧(qú qú):悠然自得的样子。
  • 夕菲:傍晚的花草。

翻译

在那十亩充满香气的屋舍中,蝴蝶还未归来,碧云遮蔽着树木,道路显得尤为细微。隔着帘子看去,蝴蝶似要飞舞却只是幻觉,那叶子刚长浓绿,映照着蝴蝶的舞衣。这一条小路满含深情,如同南浦边的月色,十年过去,人已渐老,如同隐居在北山采食薇菜的人。我悠然自得,已觉自己并非原本的自己,怎忍心摘下那轻盈的蝴蝶花,去陪伴傍晚的花草呢。

赏析

这首诗以蝴蝶花为主题,描绘了蝴蝶花的美丽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香斋中未归的蝴蝶和被碧云遮住的细微道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诗人用“隔帘欲动虚经眼,并叶初浓照舞衣”,生动地表现了蝴蝶花的动态美和色彩美。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借“一径情深南浦月,十年人老北山薇”,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变化的无奈。最后,“蘧蘧已觉吾非我,忍摘轻盈伴夕菲”则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自身存在的思考。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细腻,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