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刘焕之

更闻宴盛乐群宾,缓带还寻大雅人。 数载梦魂知我倦,一生肝胆爱君真。 辕门日静秋声阔,古驿花开瑞色频。 洙泗源头最深处,连阳一镇见芳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缓带:宽大的衣带,这里指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缓”读作“huǎn”)
  • 辕门:古时帝王巡狩、田猎的止宿处,以车为藩;出入之处,仰起两车,车辕相向以表示门,称辕门。后指军营的门或官署的外门。(“辕”读作“yuán”)
  • 洙泗:洙水和泗水。古时二水自今山东省泗水县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春秋时属鲁国地。孔子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后因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洙”读作“zhū”)
  • 连阳:可能是一个地名。

翻译

更听说宴会盛大,众人欢乐,我身着宽松衣服去寻找那高雅之人。 多年来我的梦魂都知晓我的疲惫,而我这一生也真诚地敬爱您的肝胆侠义。 军营的大门在秋日里安静地矗立着,秋声辽阔;古老的驿站旁花儿盛开,祥瑞之色频频出现。 在洙水和泗水源头的最深处,在连阳这一镇,我们一同举起芳香的酒樽畅饮。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寄怀刘焕之之作,表达了对刘焕之的敬仰和深厚情谊。诗中通过描绘宴会的盛景,引出对刘焕之的寻找,体现了作者对高雅之士的向往。“数载梦魂知我倦,一生肝胆爱君真”两句,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多年来的疲惫以及对刘焕之真诚的敬爱,情感真挚深沉。后两句通过描写辕门的秋声和古驿的花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最后在连阳一镇共同饮酒,进一步展现了与刘焕之之间的情谊。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