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重:指帝王或朝廷。
- 衔命:奉命,受命。
- 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此处可理解为前往。
- 遐方:远方。
- 藜火:用藜茎作的火把,此处指勤奋读书或刻苦治学的精神。
- 太乙:此处可能指代某种高尚的智慧或力量。
- 冀北:古代泛指冀州的北部,现河北、山西一带。此处以冀北的马空喻指人才被选拔一空。
- 紫电:形容剑光,这里可理解为才能的展现。
- 平舆:古县名,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东部。
- 龙出:比喻杰出人才的出现。
- 袭黄裳:取得高位或成就。
- 洪钧:指天。
- 调燮(xiè):调和阴阳,此处指治理国家。
- 海门: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 下士:指屈身交接贤士。
- 煖(nuǎn):同“暖”。
- 岩廊:朝廷。
翻译
君王派遣您到远方,您身上带着如高举的藜火、太乙光一般的勤奋与智慧。在冀北,人才如马一般被选拔一空,您就如平舆走出的杰出人才,取得了高位。天地间的气息转变,风云显得更加壮阔,您治理国家的谋略深远,岁月长久。您又向海口处询问招揽贤士,朝廷内的情况就如金炉的寒暖一样能从中看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陈静公的赞美之词。首联写陈静公奉命前往远方,突出了他的使命感和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与智慧。颔联通过“冀北马空”和“平舆龙出”的对比,赞扬了陈静公的杰出才能和所取得的成就。颈联描述了天地间的变化,暗示陈静公的治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尾联则写他招揽贤士,关注朝廷的情况。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语言优美,气势恢宏,表达了对陈静公的敬仰和赞扬之情。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 《 寿戴怡涛太守 》 —— [ 明 ] 释今无
- 《 送陈石人归闽 》 —— [ 明 ] 释今无
- 《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 其一 》 —— [ 明 ] 释今无
- 《 荔支诗 其二 》 —— [ 明 ] 释今无
- 《 西朋老居士七十一初度闻以放生为乐放生之报报在上寿仅广其意作二章以为公劝 其一 》 —— [ 明 ] 释今无
- 《 送琼州司李姚繸庵晋江宁郡丞 》 —— [ 明 ] 释今无
- 《 甲寅九月杪予从江宁入句曲晤林明府仅人因得接黍谷钱中丞之欢同寓崇明寺畅谈捧腹已成三日夕之乐十月朔二鼓别归邻院而宿夜梦与中丞凭高俯视见有搅绵花者梦中幻境其花蒙茸如海风撼浪予谓中丞曰可共作搅绵花诗何如中丞诺之予遂先成二句曰却似白云生谷口还如泻水置平川及旦林紫君相过因与中丞同早饭王大席陈南浦俱在焉饭后相与步城头揽郭外秋色而凭高之意遂忆梦中因语中丞中丞索予续成欲和同游者各属一章即以此为相逢剪拂投赠之雅什也 》 —— [ 明 ] 释今无
- 《 文人赓人卿人三昆玉赴秋闱赓人先捷二公南归此赠 》 —— [ 明 ] 释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