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客鸡鸣寺

古寺崔嵬俯帝城,攀跻渐觉旅愁轻。 楼台寒入三山色,砧杵秋高万户声。 向夕张琴依竹坐,有时待月伴僧行。 从来禅室多心赏,几席无尘梦亦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崔嵬(wéi):形容山势高耸的样子,这里形容寺庙高大雄伟。
  • 攀跻(jī):攀登。
  • 砧杵(zhēn chǔ):捣衣石和棒槌,这里指捣衣声。

翻译

古老的鸡鸣寺高大雄伟,俯瞰着京城。攀登上去,渐渐觉得旅途的忧愁减轻了。 寺中的楼台在寒意中融入了三面山峦的景色之中,秋天里捣衣的声音从千家万户中传来,声音在高处回荡。 傍晚时分,摆好琴靠着竹子坐下弹奏,有时等待月亮升起,陪伴着僧人散步。 从来在禅室中都有很多让人内心欣赏的事物,几张坐席没有灰尘,连梦也变得清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晚时分鸡鸣寺的景象,以及诗人在其中的感受。诗的首联通过描写寺庙的高大雄伟和自己攀登时忧愁的减轻,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颔联中,“楼台寒入三山色”写出了寺中楼台与山色融为一体的清冷景象,“砧杵秋高万户声”则通过捣衣声烘托出秋天的氛围和人们的生活气息。颈联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的悠闲活动,张琴依竹坐和待月伴僧行,体现出他的宁静与闲适。尾联则强调了禅室的美好,几席无尘,梦亦清,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清净环境的喜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优美,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顾大猷

明扬州府江都人,字所建,自号南湘外史。夏国公顾成裔孙。以侯家子弟补勋卫,旋谢病归。折节读书,广延四方宾客,时议以为四公子复出。辽事告急,以荐募江淮水师勤王,兵甫出,被谗下狱,谪戍,寻赦还。崇祯二年,后金兵至京师城下,大猷单车渡淮,欲独身赴斗,闻解严乃还。后郁郁不得志而卒。有《镇远先献记》。 ► 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