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徐士元浮沈州县二十年始有南台之选其阅历多矣将能为国家建久远之策而不诡于玉石朱紫之辨乎故诗以叙别而不及其他

· 顾清
美人家在古宣州,少日曾同白下游。 青眼十年重酒盏,绿波千里又官舟。 江山近识桓生马,风月平分谢眺楼。 无限离情与乡思,暮天云树满汀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青眼:表示对人喜欢或尊敬。“眼”读作“yǎn”
  • 绿波:指清澈的水流。
  • 桓生马:指桓温曾说的“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感慨时光流逝,这里可理解为对自身经历的感慨。“桓”读作“huán”。
  • 谢眺楼:南齐诗人谢朓为宣城太守时所建,这里代表着宣城的文化底蕴和美好景致。“朓”读作“tiǎo”
  • 汀洲:水边的平地。“汀”读作“tīng”

翻译

那美丽的人故乡在古老的宣州,年少时曾与白居易一同游玩。 十年里,我们以青眼相待,重情于酒杯之间,如今千里清澈水流之上又有了你的官船。 在这江山之中,你能如桓温般对时光有所感悟,这美好的风月如同谢朓楼的景色般可与人平分(意为共同欣赏)。 无限的离情别绪和对故乡的思念,在傍晚的天空下,那云朵和树木布满了水边的平地。

赏析

这首诗是顾清为徐士元而作。首联点明徐士元的家乡在宣州,并提及他年少的经历,为下文铺垫。颔联通过“青眼十年”表达了诗人与徐士元的深厚情谊,“绿波千里又官舟”则写出了徐士元即将赴任的情景。颈联运用桓温的典故和谢朓楼的意象,既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又体现了宣城的文化魅力,同时也蕴含着对徐士元的期望,希望他能有所作为。尾联则将离情与乡思融入到暮天云树满汀洲的景象中,情景交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用典恰当,语言流畅,是一首送别佳作。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