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观复先生哀挽二首

· 龚诩
先生德业超流俗,远近咸推君子儒。 蜀郡未消司马渴,彭城已发范增疽。 虽无好爵书华表,却有芳名照海喁。 今日九泉归葬处,涧声呜咽助欷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德业:德行与功业。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多含贬义。

:全,都。

:推举,推崇。

君子儒:指品德高尚的读书人。

蜀郡:古郡名。

未消:没有消除。

司马渴:这里指东汉司马相如患消渴病(xiāo kě bìng,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一事,借指文人的病困。

彭城:古县名。

已发:已经发作。

范增疽(jū,中医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范增是项羽的谋士,因受项羽猜疑,疽发背而死。此处借指因忧愤而致病。

好爵:高官厚禄。

华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这里指在华表上记录功绩。

芳名:美好的名声。

海喁(yóng):大海的应和声,这里比喻众人的赞颂。

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阴间。

涧声:山涧的流水声。

呜咽:形容水、风等的声音凄切。

欷歔(xī xū):叹气,抽咽声。

翻译

先生的德行与功业超出了世俗之人,远近的人们都推崇他为品德高尚的读书人。他在蜀郡时未能消除像司马相如那样的病困,在彭城时已像范增那样因忧愤而致病发疽。虽然没有高官厚禄能在华表上记录功绩,但却有美好的名声被众人赞颂。今日在他归葬于九泉之处,山涧的流水声发出凄切的声音,像是在助力人们的叹息和抽咽。

赏析

这首诗是对张观复先生的哀挽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张观复先生的敬仰和深切怀念。诗的首联赞扬了先生的高尚品德和卓越功业,得到了众人的推崇。颔联通过引用司马相如和范增的典故,暗示了先生一生的坎坷和磨难,遭受了病困和忧愤的折磨。颈联则强调了先生虽然没有获得高官厚禄,但他的美好名声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赞誉。尾联以景结情,用山涧流水的呜咽声来烘托人们的悲伤情绪,进一步表达了对先生的哀思。整首诗语言凝练,用典贴切,情感真挚,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张观复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龚诩

龚诩

明苏州府昆山人,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龚察子。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卒,门人私谥安节。有《野古集》。 ► 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