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王母太夫人

缭绕红云映紫宸,上元君宴碧桃新。 星光独接三山气,坤德深留五岭春。 水满瑶池闻奏乐,花明蓬岛可游麟。 綵衣不用斑襕色,端笏垂鱼道更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紫宸(chén):宫殿名,唐宋时为接见群臣及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在大明宫内。
  • 上元君:道教中上元节时供奉的神灵,这里可以理解为王母娘娘。
  •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 坤德:地的德性,通常用来形容女性的品德宽厚柔顺。
  •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 瑶池: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
  • 蓬岛:即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
  • 綵衣:彩色的衣服,此指为长辈庆寿的衣服。
  • 斑襕(lán):色彩斑斓的长衫。
  • 端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记事。
  • 垂鱼:佩带鱼袋。唐制五品以上官员于腰间佩带金银鱼袋,为身分的标志。

翻译

灿烂的红云萦绕着宫殿,上元君的宴会中碧桃初放新鲜。 星星的光芒独自连接着海上三神山的灵气,王母娘娘的仁德深深地留下了五岭的春天。 水填满了瑶池,听闻奏乐之声,花开明艳的蓬莱岛可以让麒麟游动。 为母亲祝寿的衣服不用色彩斑斓,手执着笏板,佩带着鱼袋,这才是更为纯正的孝道之道。

赏析

这首诗是为祝贺王母太夫人寿辰而作。诗的首联通过描绘红云缭绕的景象和上元君宴会上的碧桃,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祥瑞的氛围。颔联以星光连接三山之气和坤德留下五岭之春,赞美了王母太夫人的仁德和影响力。颈联则通过描写瑶池的奏乐和蓬岛的美景,进一步烘托出仙境般的美好氛围。尾联强调了祝寿的重点不在于华丽的服饰,而在于纯正的孝道,体现了对孝道的重视。整首诗用词华丽,意境优美,充满了对王母太夫人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孝道的推崇。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