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牛于子南

· 顾清
千金买宝剑,尘匣空挂壁。卖剑买牛耕,百口歌足食。 有牛无剑,古且为之。矧剑不往,而牛自来。水田和软牛腯肥,日耕十亩不言疲。 腰间宝铗光陆离,逢时还足斩鲸鲵。不然力耕老东菑,作诗迎牛属牛儿,此意只可吴郎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尘匣:装剑的匣子,因长期不用而积满灰尘。(“匣”读音:xiá)
  • 百口:这里泛指众多的人口。
  • (shěn):况且。
  • 腯肥:肥壮。(“腯”读音:tú)
  • 宝铗:宝剑。(“铗”读音:jiá)
  • 陆离:形容色彩绚丽繁杂。
  • 鲸鲵:比喻凶恶的敌人。
  • 东菑:东边的田地。(“菑”读音:zī)

翻译

花费千金买了一把宝剑,装剑的匣子却空空地挂在墙壁上。(我)卖掉宝剑买来牛进行耕种,众多的人歌颂着能够丰衣足食。 有牛而没有剑,古代尚且有人这样做。况且剑没派上用场,而牛自己来到了(面前)。水田里的泥土松软,牛长得肥壮,每天耕种十亩地也不说疲倦。 腰间的宝剑光彩绚丽,遇到时机还能够斩杀凶恶的敌人。要不然就努力在东边的田地里耕种,写首诗迎接牛的到来,这诗是写给属牛的人的,这个意思只有吴郎能知道。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诗人通过“买剑”“卖剑买牛”的行为对比,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安宁的追求。诗中描绘了牛在水田中耕种的情景,体现了劳动的美好和价值。同时,诗人提到腰间的宝剑,暗示着虽然选择了农耕生活,但仍有保家卫国的能力和决心。最后,诗人表示这种心意只有特定的人能理解,增添了一种知音难觅的情感。整首诗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