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公勋太学兼简尊翁聘君文仪进士

· 顾清
海门寒月三江水,天阙晴云五凤楼。 别路此时频目极,两乡千里各神游。 诗书不断通家好,尊酒难浇壮士忧。 往见周郎话相忆,北风归思满沧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海门:指江海汇合之处。(“海”读音:“hǎi”,“门”读音:“mén”) 天阙:指朝廷。(“天”读音:“tiān”,“阙”读音:“què”) 五凤楼:指皇宫内的楼阁。(“五”读音:“wǔ”,“凤”读音:“fèng”,“楼”读音:“lóu”) 目极:用尽目力远望。(“目”读音:“mù”,“极”读音:“jí”) 通家好:指世代有交情的人家。(“通”读音:“tōng”,“家”读音:“jiā”,“好”读音:“hǎo”) 尊酒:指杯酒。(“尊”读音:“zūn”,“酒”读音:“jiǔ”) :消除。(“浇”读音:“jiāo”) 沧洲:滨水的地方,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沧”读音:“cāng”,“洲”读音:“zhōu”)

翻译

在江海汇合之处,寒月映照三江之水,朝廷之上,晴云环绕着五凤楼。 分别之时频频极目远望,虽身处两乡相隔千里,但心都在神往对方之处。 世代以诗书相传的交情甚好,但杯中之酒难以消除壮士的忧愁。 前去见周郎时谈及此事定会相忆,北风吹起时,归乡的思绪已满布沧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顾清为送刘公勋太学并顺便提及其尊翁聘君文仪进士而作。诗的首联通过描绘海门的寒月和三江之水,以及朝廷的晴云和五凤楼,展现出宏大的场景。颔联描述了分别时的情景,彼此频频远望,虽相隔千里,但心灵相通,体现了深厚的情谊。颈联提到两家世代的诗书交情,然而即使有美酒,也难以消除壮士内心的忧愁,可能暗示了对前途的担忧或其他心事。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相聚时回忆此刻的预想,以及北风吹起时,满是归乡之思的情感。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送别之情、通家之好以及内心的忧愁和归思。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