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潜庵宪副以折柬讯予参禅下手工夫及天堂地狱所以生起之因欲得二诗应命赋之参禅诗
注释
- 群动:各种活动、动静。
- 念虑:念头,思虑。
- 空寂:佛教语,指虚静空无。
- 成党:形成群体。
- 朗:明亮,这里指心境的明朗。
- 约:简约,精简。
- 旷达:心胸开阔,想得开。
- 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 慧刃:佛教语,智慧像刀刃一样,能斩断烦恼。
- 凡情:凡人的情感、欲念。
- 朱弦:用熟丝制的琴弦,这里借指琴声。
- 会理:领会道理。
- 百途:各种途径、方法。
- 鞭过:以鞭策去除过错。
- 敌:这里指烦恼、杂念。
- 两:这里指两种状态,可能指的是烦恼和清净,或者错误和正确。
- 铁牛:佛教用语,比喻心性坚定如铁牛。
- 阑:同“拦”,阻拦。
- 玉童:仙童,这里可能象征着内心的纯净。
- 严:威严地持守。
- 偏颇:偏向一方,不公平,不公正,这里指修行中的偏差。
- 卤莽:粗疏,莽撞。
- 损:减少,削减。
- 神明:精神,智慧。
- 垢:污垢,这里指心灵的污垢。
- 涶(tuò):唾沫。
- 蝇:苍蝇,这里比喻微小的烦恼或杂念。
- 曷(hé):何,为什么。
- 大象:这里可能指的是宏大的境界或重要的事物。
翻译
在日日夜夜的各种动静中,念头和思虑自然地来来往往。一开始体会到空寂的境界,但思绪却奔腾起来自成一伙。追求喧闹就失去了寂静,追逐黑暗就背离了明朗。有是从无中生出来的,繁多也是从简约中增长的。怎能得到心胸开阔的人那样,清晰地引发悠远的思考呢。用智慧的刀刃割舍凡人的情感,用朱弦弹奏出新的声响。领会道理能融合各种途径,用鞭策去除过错,使敌人变成两个(可能指战胜错误,达到两种不同的境界)。像铁牛拦住稻花(可能象征坚定的心性守护美好),像玉童威严地持着金杖。在这里如果稍有偏差,实际就会变得粗疏莽撞。不断地减少再减少,精神智慧渐渐变得空阔广大。把污垢除尽铜自然就明亮了,这样的功绩却不被奖赏。心境忌讳烦乱的道理,微小的快乐也不能享受。一口唾沫就足以弄脏苍蝇(可能指微小的行为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为什么要束缚大象(可能指不要被小事情束缚住追求宏大的境界)。有就吃茶,没有也给一掌(可能表示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没有阻滞气息就会变得雄壮,既不是现在也不是过去。华山和嵩山倒过来观看,青天在平地上。正如同在夹脊之间,伸手就能搔到痒处。家里藏着不龟药(可能指珍贵的宝物或有效的方法),不用从事编织的工作。不需要从外面借取,悠然地充满书幌。
赏析
这首诗探讨了参禅的功夫和心境。诗中通过描述在各种动静中念虑的变化,强调了追求空寂、明朗的心境,以及用智慧割舍凡情、领会道理的重要性。作者指出在修行过程中要避免偏颇和卤莽,不断削减杂念和烦恼,使心境变得开阔和纯净。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如铁牛、玉童、大象等,使抽象的禅理更加形象化。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不被外界所束缚的态度。整首诗语言含蓄,富有禅意,需要读者仔细品味和领悟其中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