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竹石为郑节之题

· 顾清
霜凋孤桐树,槎牙碧琅玕。 夜半山月出,飞下两青鸾。 幽人适不寐,清影上阑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槎牙(chá yá):形容错杂、参差不齐的样子。
  • 琅玕(láng gān):像珠子一样的美石。
  • 青鸾(qīng luán):传说中的神鸟。

翻译

秋霜凋零了孤独的桐树,竹子参差不齐如碧绿的美玉一般。夜半时分,山月升起,两只青鸾从天上飞下。幽居的人恰好没有入睡,清冷的影子映上了栏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冷幽静的画面。首句通过“霜凋孤桐树”点明季节,并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槎牙碧琅玕”形象地描写了竹子的形态和质感,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夜半山月出,飞下两青鸾”则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灵动。最后一句“幽人适不寐,清影上阑干”,将视角转向幽居之人,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映上栏杆,进一步强化了幽静的氛围。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物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冷、幽静而又神秘的美感。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