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叹

· 顾清
黄金杯,当四筵,白玉堂,五十年。玉楼功成人在天,金杯幻作金铜仙。 珊瑚钩,麒麟段,彭宣几向中堂见。媒书衔袖误成真,谗鼎出疆原是赝。 真与赝,两嗟吁,人不识,子欺予。龙宫海藏,岂有鱼目作明珠。 君不见他人家,金暑簟,玉茗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án):古人席地而坐时铺的席,泛指筵席。
  • 白玉堂:豪华的宅第。
  • 珊瑚钩:用珊瑚做的钩子,这里指珍贵的物品。
  • 麒麟段:用麒麟图案织成的锦缎,象征着高贵。
  • 彭宣:汉代名臣,此处借指有地位的人。
  • 嗟吁(jiē yū):表示感慨、叹息。
  • 海藏:大海的宝藏。
  • (diàn):竹席。
  • (míng):茶。
  • (kǔn):古代宫中的道路,借指宫内。

翻译

黄金做的杯子,放置在四周的筵席上,在豪华的宅第里,已经过了五十年。玉楼建成时人却已不在世,金杯好像变成了金铜仙人。 珍贵的珊瑚钩,高贵的麒麟段,有多少能被彭宣这样的人在中堂见到。媒人把书信藏在袖中,错误地促成了婚事,谗言就像鼎被拿出疆土,原本就是假的。 真的和假的,都让人叹息,人们难以分辨,你欺骗我。龙宫大海的宝藏里,哪会有鱼目来充当明珠呢? 您没看到别人家,有凉爽的竹席,有精致的茶壶。

赏析

这首诗以金杯为线索,表达了对世间真假、是非难以分辨的感慨。诗中通过描写金杯的变迁,以及珍贵物品的遭遇,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虚幻。作者用“金杯幻作金铜仙”“谗鼎出疆原是赝”等形象的语言,揭示了虚假和欺骗的存在。最后,通过“君不见他人家,金暑簟,玉茗壸”,与前面的内容形成对比,强调了真正的美好和珍贵并非表面的奢华,而是那些实实在在的、能够给人带来真正享受的东西。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意味。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