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徐进士良节介其友谢锦衣汝容求南峰书院诗汝容故剡人康乐之后也因托以起意
谢家旧说东山公,徐家南峰亦穹窿。东山南峰相去不知几百里,峰头云气往往直与东山通。
前飞紫凤后覆釜,金钱石佛交帡幪。其间突兀见精舍,创始乃自开原翁。
诗书簪组不绝百年内,至今乡里传高风。古愚肯构已足尚,节也中兴还有功。
别来三载劳梦寐,时与谢家孙子画里心神融。君不见黄头马下三尺水,一滴起自天瓢中。
江湖庙廊虽异处,竹帛钟鼎将无同。他年驷马入闾里,远记列斋灯火相对三更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谢家:以谢安为代表的谢氏家族。
- 东山公:指谢安,曾隐居东山。(“安”读音:ān)
- 穹窿(qióng lóng):形容山高大耸立。
- 紫凤:传说中的神鸟。这里形容山峰的形态。
- 覆釜:倒置的锅,形容山峰的形状。
- 帡幪(píng méng):在古代,“帡”指帐幕,“幪”指覆盖。这里指遮盖、笼罩。
- 精舍:指书斋或学舍。
- 开原翁:创建南峰书院的人。
- 簪组(zān zǔ):冠簪和冠带。借指官宦。
- 古愚:可能是对开原翁的尊称。
- 肯构:意思是愿意建造房屋,这里指继承父业。
- 节也:可能指徐良节。
翻译
谢家过去有东山公谢安的传说,徐家的南峰也是高大耸立。东山和南峰相距不知几百里,但峰头的云气常常直接与东山相通。 前面的山峰如飞翔的紫凤,后面的山峰像倒置的锅,金钱石佛相互笼罩。在这中间突兀地出现一座精舍,是开原翁创始建立的。 诗书和官宦之家的传承在百年内没有断绝,至今乡里还传颂着高尚的风范。开原翁愿意建造南峰书院已经值得崇尚,而徐良节在复兴这件事上也有功劳。 分别以来三年,在梦中都感到劳累,时常和谢家的子孙在画里心意相通。你没看见黄头马下的三尺水,一滴是从天上的瓢中落下的。 江湖和朝廷虽然在不同的地方,但在史册和钟鼎上难道会不一样吗?将来乘驷马高车进入乡里,远远记得列斋的灯火,相对着直到三更还是红彤彤的。
赏析
这首诗以谢家的东山公和徐家的南峰为背景,描绘了南峰书院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历史传承。诗中通过对山峰形态的描写,如“前飞紫凤后覆釜”,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同时,强调了诗书簪组的传承以及开原翁和徐良节在书院建设中的功绩,表现出对文化传承和功绩的赞美。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认为无论在江湖还是庙廊,其价值都将在历史中得到体现。整首诗意境宏大,语言优美,将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对南峰书院的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