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永宁呈诸护法

东林莲社此重开,千里閒招野鹤来。 自顾情疏惭远遁,同深法喜仰宗雷。 香花胜事无今古,云水清规费剪裁。 高谊更期忘主客,往还随我漫浮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永宁:地名。
  • 东林莲社:佛教净土宗最初的结社,这里借指佛教的某种活动或场所。
  • 閒(xián):同“闲”,表示空闲、闲适。
  • 野鹤:比喻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人。
  • 惭远遁:为自己的疏懒远避而感到惭愧。
  • 法喜:闻法或修法而产生的喜悦。
  • 宗雷:指晋代高僧慧远和雷次宗,这里借指佛门中的宗师或高僧。
  • 胜事:美好的事情。
  • 清规:佛教徒应遵守的规则。

翻译

在永宁这个地方,像是东林莲社的盛事再次展开,从千里之外闲适地招来了像野鹤一般自在的人。我自觉自己性情疏懒,为这一次的远避而感到惭愧,同时也深深地为能一同沉浸在佛法的喜悦中、敬仰着佛门宗师而感到高兴。香花供奉的美好之事不分古今,云水环境的清幽美好也无需刻意剪裁。我更期待着这种深厚的情谊能让人忘却主客之分,来往之间随我尽情地饮酒畅谈。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初到永宁时呈给诸位护法的作品。诗的首联描绘了永宁之地的佛教活动重新兴盛,吸引了各方人士前来。颔联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反思和对佛法的敬仰。颈联描述了此地的美好景象和自然环境,以及它们所蕴含的宗教意义。尾联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希望能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交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幽,既体现了作者对佛法的虔诚,也表达了对人际交往的美好期望。诗中的意象如“东林莲社”“野鹤”“香花”“云水”等,都增添了诗歌的宗教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释今辩

今辩(一六三八—一六九七),字乐说。番禺人。俗姓麦。明桂王永历十四年(一六六〇)雷峰受具,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主海云、海幢两山。三十六年(一六九七)示寂长庆。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九有传。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