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昭江:河流名。
- 行藏:指出处或行止。
- 瓢笠:指瓢勺和斗笠,借指游方僧人。
- 楚乡:指楚地。
- 石光:(读音:shí guāng)一种虚幻无常的现象,这里用以形容人生的变幻莫测。
- 雾隐:隐藏在雾气之中,这里可理解为在尘世的纷扰中保持隐遁。
- 道风:指道德风操或修道者的风范。
- 虚舟:空船,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
- 中流滞:在水流中间停滞,比喻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阻碍。
- 矫翮:(读音:jiǎo hé)矫健的翅膀,这里比喻高远的志向。
- 锡卓:指高僧驻锡的地方,这里指衡岳。
- 岳云:衡山的云。
- 往哲:往昔的贤哲。
- 等閒:(读音:děng xián)平常,轻易。
- 煨芋:用火烧熟芋头,这里用典,唐代衡岳寺高僧明瓒禅师性懒食残,号懒残,李泌在寺中读书时,半夜去见他,正遇他在牛粪火中煨芋吃,便向他请教处世之道,懒残让他“莫思善恶”,李泌从中领悟到一些人生哲理。此处用“煨芋”表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翻译
在昭江边握手道别,询问彼此的去留和行止,那戴着瓢勺和斗笠的身影,飘然进入楚地。 大概是因为意识到人生如石光般虚幻无常,所以还怜惜那在雾气中隐遁、保持着长久道风的生活。 像空船一般的我,嘲笑自己在人生的中流停滞不前,又有谁能与我一同凭借矫健的翅膀在天外翱翔呢? 在衡岳这片高僧驻锡的地方,追慕往昔的贤哲,即便是平常地烧熟芋头,也能散发出清香的味道。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纯牧大师前往衡岳隐居的作品,表达了对纯牧大师的祝福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的首联通过在昭江边的送别场景,引出纯牧大师前往楚地的行程。颔联表达了对人生虚幻和尘世纷扰的感慨,同时也对纯牧大师选择的隐遁生活表示赞赏,认为这种生活能够保持长久的道风。颈联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反思,觉得自己如同漂泊的空船,在人生中遇到阻碍,而羡慕纯牧大师能够追求高远的志向。尾联提到衡岳是高僧驻锡之地,追慕往昔贤哲,并且认为即使是简单的煨芋生活,也能体现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美好。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通过对送别场景和人生思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纯牧大师的敬重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