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磨砻(mó lóng):打磨。
- 圭角:原指圭的棱角,比喻锋芒。这里指石钵没有棱角,被打磨得圆润。
- 祇树(qí shù):指祇园之树,是佛陀说法的地方。
- 降龙:佛教中对于降服恶龙的描述。
- 沪川:这个地名这里可能是一种虚构或象征,不太明确其具体所指。
- 卓锡泉:佛教中,卓锡指僧人居留某地,以锡杖立地,故称僧人住止为卓锡。卓锡泉就是高僧曾经驻足的地方的泉水。
翻译
这个石钵被打磨得圆润如同天的形状,仿佛是佛手亲自捧着,经历了很多年。(它的持有者)多次在祇树下乞食,还因为降龙而落在了沪川边。悬挂的时候寒冷的光影映照着当窗的竹子,清洗它的时候要到很远的卓锡泉去打水。这是被神灵护持的稀世珍宝,所以虽然遭遇了劫火,但至今仍然流传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开元石钵的形态、来历以及它的珍贵。诗中通过对石钵的形象描述,如“磨砻圭角象天圆”,展现了其工艺的精湛和外形的优美。“佛手亲持不计年”则为石钵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接着,诗人讲述了石钵的一些传说和经历,如“乞食屡经祇树下,降龙因落沪川边”,使石钵更具传奇性。诗的后半部分,“悬时寒映当窗竹,洗次遥分卓锡泉”,通过描写石钵的使用场景,进一步烘托出其独特之处。最后,“神物护持希世宝,故遭劫火至今传”,强调了石钵的珍贵和历经磨难却依然流传的坚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邃,将石钵的形象与传说相结合,赋予了它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