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
良宵可虚掷,明镫了残书。
开卷对古人,已隔千载馀。
精神方尺间,恍若倾盖初。
共惟德业光,照耀流中区。
藐予嗣前绪,十年事菑畬。
惜哉无良耜,终亩多薪樗。
幸逢明圣朝,挟册随冠裾。
纷纷杂纂组,琐琐雕虫鱼。
白日无留光,西飞若飙车。
凉风振高树,落叶满庭除。
念此不能寐,摄衣起踌蹰。
盛年无再至,驽驾不可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虚掷(zhì):白白地丢弃、浪费。
- 明镫(dèng):明亮的灯。“镫”同“灯”。
- 了(liǎo):完成,结束。
- 开卷:打开书本。
- 共惟:深思,思考。
- 中区:中原地区,这里可理解为天下。
- 藐予:渺小的我。
- 嗣(sì):继承。
- 前绪:前人的事业。
- 菑畬(zī shē):耕耘,开垦田地。
- 耜(sì):古代一种农具,形状像锹。
- 终亩:整块田地。
- 薪樗(chū):只能当柴烧的臭椿树,这里比喻没有用处的成果。
- 明圣朝:圣明的朝代。
- 挟册:携带书籍。
- 冠裾(jū):帽子和衣服,这里指官员的穿戴,代指官员。
- 纂组:赤色绶带,泛指精美的织锦。
- 琐琐:细小,琐碎。
- 庭除:庭院。
翻译
美好的夜晚岂能白白浪费,明灯之下读完了剩余的书籍。 打开书卷面对古人,仿佛与他们相隔已千年有余。 在这方寸之间的精神世界里,恍惚间好似初次见面时那样倾心。 一起思考着他们品德和功业的光辉,照耀着天下。 渺小的我继承着前人的事业,十年来致力于耕耘田地。 可惜没有好的农具,整块田地里大多是无用的薪樗。 幸运的是遇上了圣明的朝代,可以携带书籍跟随官员们前行。 人们纷纷编写各种精美的文章,琐碎地雕琢着如同虫鱼般的文字。 白日没有留下任何余光,向西飞逝如同疾驰的马车。 凉风吹动着高大的树木,落叶铺满了庭院。 想到这些我无法入睡,披起衣服起身徘徊。 美好的年华不会再次到来,劣马般的我也不能虚度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读书有所感悟时所作。诗的前半部分,作者在良宵明灯下读书,仿佛与古人对话,感受到古人德业之光,同时也反思自己继承前人事业的情况,表达了对自己努力成果不尽如人意的遗憾。后半部分,作者感慨时光匆匆,幸运地身处明圣之朝,却看到人们在文学创作上的一些琐碎与浮华。最后,作者因想到时光一去不复返,而决定不能虚度光阴,要珍惜时光,努力进取。整首诗情感真挚,层次分明,既有对古人的敬仰和对自己的反思,也有对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作者的思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