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沟闸阁浅都水曹元孝郎中以书来迓自云困于沽头走笔戏简

· 顾清
五日度两闸,得水如得珠。 蠖行不数里,已复困泥涂。 升高望留城,忽得上沽鱼。 谓言渴聚面,柰此川路纡。 阳侯自云尔,辙鲋当何如。 北河非西江,纲粟有天厨。 附骥尚千里,攀龙矧吾徒。 但恐洪流沛,分手复趑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ù):通过,跨越。
  • (huò):尺蠖蛾的幼虫,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地前进。
  • 泥涂:泥泞的道路。
  • 留城:地名。
  • 沽鱼:沽,买。这里指买到鱼。
  • 阳侯: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
  • 辙鲋(zhé fù):在干涸车辙中的鲋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
  • 北河:这里指北方的河流。
  • 纲粟:成批运输的粮食。
  • 天厨:天子的厨房,这里指朝廷的粮仓。
  • 附骥(fù jì):蚊蝇附在好马的尾巴上,可以远行千里。比喻依附名人而出名。也说附骥尾。
  • 攀龙:攀附天子以成名。
  • (shěn):况且。
  • 趑趄(zī jū):想前进又不敢前进的样子。

翻译

五天通过了两道水闸,得到水就如同得到珍珠一般珍贵。像尺蠖那样前行没几里路,就又被困在泥泞的道路中。登高远望留城,却意外地买到了沽头的鱼。本说渴望相聚见面,无奈这路途河流迂回曲折。波涛之神自己这么说,那像在干涸车辙中的鲋鱼又能怎样呢?北方的河流不是西江水系,朝廷的粮仓有充足的粮食储备。依附骏马尚且能行千里,攀附天子何况我们这些人呢。只是担心洪水泛滥,分手时又会犹豫不决。

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的行程和遭遇为线索,表达了在路途上的艰难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中通过“五日度两闸,得水如得珠”表现了水资源的珍贵以及通过水闸的不易。“蠖行不数里,已复困泥涂”形象地描绘了道路的艰难和行进的艰辛。“升高望留城,忽得上沽鱼”则在困境中带来了一丝意外的喜悦。“谓言渴聚面,柰此川路纡”表达了对相聚的渴望,但又为路途的曲折而无奈。“阳侯自云尔,辙鲋当何如”用波涛之神的话语和辙鲋的困境,进一步强调了处境的艰难。“北河非西江,纲粟有天厨”提到北方河流与西江的不同,以及朝廷粮仓的存在,暗示了对资源分配的思考。“附骥尚千里,攀龙矧吾徒”表达了一种希望借助外力改变现状的想法。最后“但恐洪流沛,分手复趑趄”则表达了对洪水可能带来的危险的担忧以及分别时的犹豫不决。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实,通过对行程中的种种遭遇和感受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