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 刘基
君不见白日光,不照幽草心。又不见石上云,肤寸遂成阴。 世间会合良难得,况有巧言能烁金。伏波槁葬魏碑仆,当时岂是非知音? 智谋启疑忠逆耳,平地反掌生崎嵚。行路难,愁最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草:深邃、隐蔽之处的草。
  • 肤寸:古代长度单位,一肤等于四寸。这里形容云层厚密。
  • 巧言:花言巧语,指虚假或巧妙的话语。
  • 烁金:原指熔化金属,比喻巧言能改变事实或影响人心。
  • 伏波:指东汉名将马援,因其曾平定南越,封伏波将军。
  • 槁葬:草草埋葬,没有正式的葬礼。
  • 魏碑:指记载历史人物事迹的石碑。
  • 崎嵚:形容山路险峻。

翻译

你难道没看见那白日的光芒,却照不到深邃之处的草心。你又没看见那石上的云,厚密得如同四寸的布匹,瞬间便能遮天蔽日。

世间难得有真正的相遇和理解,更何况那些巧妙的言辞能够改变事实,影响人心。就像伏波将军马援,最终被草草埋葬,而记载他事迹的魏碑也被推倒,当时的人们难道真的没有知音吗?

智慧和谋略反而引发了猜疑,忠诚的言语听起来却像是逆耳之言,平坦的地面也能反掌间变得险峻难行。行路之难,最深的是那份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白日不照幽草、石上云成阴的景象,寓意世间的真挚情感和理解之难得。诗中提及的伏波将军马援的遭遇,反映了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以及智慧与忠诚在复杂社会中的困境。最后,诗人以“行路难,愁最深”作结,深刻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的艰难与忧愁,体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境遇的深沉感慨。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