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动

· 刘基
墙下红葵,向斜阳、犹开那时颜色。半捲绣帘,独倚雕阑,泪眼为谁长滴。九疑烟雾连蓬岛,蜚鱼去、浑无踪迹。旧游处、空馀满地,绿苔堆积。 百岁真如过客,待落蕊重荣,不知何夕。镜掩素尘,香歇罗衣,此恨怎生消得。夜凉月转梧桐影,青灯共、疏萤寥寂。正憔悴、饥虫又啼暗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红葵:红色的葵花。
  • 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 雕阑:雕刻精美的栏杆。
  • 九疑:山名,在今湖南省境内,传说中舜帝的葬地。
  • 蓬岛:即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 蜚鱼:传说中的神鱼。
  • 绿苔:青苔。
  • 过客:比喻人生短暂,如同匆匆过客。
  • 落蕊:落花。
  • 素尘:灰尘。
  • 罗衣:华美的衣服。
  • 青灯:油灯,因其光色青荧,故称。
  • 疏萤:稀疏的萤火虫。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饥虫:饥饿的虫子。

翻译

墙下的红色葵花,在斜阳下依旧绽放着往日的色彩。我半卷起绣帘,独自倚靠在雕花的栏杆上,泪水为谁而长久地滴落。九疑山的烟雾似乎连通了蓬莱仙岛,神鱼蜚去,全无踪迹。旧时的游玩之处,如今只剩下满地的绿苔堆积。

百年的光阴真如匆匆过客,等待落花再次盛开,不知要到何时。镜子被灰尘覆盖,香气已从华服中消散,这种遗憾如何能够消除。夜凉时,月光在梧桐影中转动,青灯与稀疏的萤火虫共同守着寂静。正当我憔悴时,饥饿的虫子又在暗壁中啼叫。

赏析

这首作品以墙下红葵为引子,通过对斜阳、雕阑、九疑烟雾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怀旧的氛围。诗中“泪眼为谁长滴”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沉的哀愁。后文通过对落蕊、素尘、罗衣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时光易逝、美好不再的感慨。结尾处的“夜凉月转梧桐影”与“饥虫又啼暗壁”则加深了孤独与凄凉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与哀伤。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