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墨竹

· 刘基
苍梧山下无穷竹,尽是湘妃泪种成。 烟雨不销千古恨,佩环虚度九秋声。 见愁牧竖乘时伐,可待伶伦学凤鸣。 独立凄凉对图画,为君惆怅一沾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梧山: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传说中舜帝南巡时去世的地方。
  • 湘妃:指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因舜帝去世而悲痛欲绝,泪洒竹上,形成斑点,称为湘妃竹。
  • 佩环:古代女子佩戴的玉饰,此处指湘妃的佩饰。
  • 九秋:指深秋,九为极数,表示深秋之意。
  • 牧竖:牧童。
  • 伶伦:传说中黄帝的乐官,能模仿凤凰的鸣叫。
  • 沾缨:泪水沾湿帽带,形容极度悲伤。

翻译

苍梧山下的竹林无边无际,每一根都是湘妃泪水的结晶。 烟雨无法消解千古的遗恨,湘妃的佩环空自回响在深秋的风声中。 看到牧童趁着时机砍伐,怎能等到伶伦学会凤凰的鸣叫。 独自站立,面对凄凉的图画,为你感到惆怅,泪水不禁沾湿了帽带。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苍梧山下的竹林,寄托了对湘妃悲剧的哀思。诗中“苍梧山下无穷竹,尽是湘妃泪种成”一句,巧妙地将竹林与湘妃的泪水联系起来,表达了深沉的哀愁。后文通过对烟雨、佩环、牧竖和伶伦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对湘妃悲剧的同情和对美好事物被破坏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美,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缅怀和对美的追求。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