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夏王庙有感

· 刘基
一片宫垣粉雘新,前王陵庙在松筠。 玉书金简归天地,贝叶昙花诧鬼神。 沧海波涛纡职贡,山川草木望时巡。 苗顽未狎虞阶舞,空使忠良泪满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见。
  • 夏王庙:指夏朝君王的庙宇。
  • 宫垣(gōng yuán):宫殿的围墙。
  • 粉雘(fěn huò):粉刷的色彩,这里指新涂的色彩。
  • 前王:指夏朝的君王。
  • 陵庙:帝王陵墓旁的庙宇。
  • 松筠(sōng yún):松树和竹子,常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
  • 玉书金简:指珍贵的文献或书籍。
  • 贝叶:古代印度用来写字的树叶,这里指佛经。
  • 昙花(tán huā):一种花,这里可能指佛教中的昙花一现,比喻事物短暂。
  • (chà):惊讶,这里可能指令人惊叹。
  • 沧海波涛:比喻广阔的世界。
  • 纡职贡(yū zhí gòng):指各地向中央政府进贡。
  • 山川草木:指自然界的景物。
  • 望时巡:希望帝王巡视。
  • 苗顽:指边远地区的未开化民族。
  • 未狎(wèi xiá):未亲近,未驯服。
  • 虞阶舞:指古代的舞蹈,这里可能指未开化民族的舞蹈。
  • 忠良:忠诚善良的人。

翻译

拜见夏王庙时有所感怀。 宫殿的围墙新涂上了鲜艳的色彩,夏朝君王的陵墓和庙宇就在那松竹之间。 珍贵的文献和书籍归于天地之间,佛经和昙花般的奇迹令鬼神都感到惊叹。 广阔的世界中,各地向中央政府进贡,山川草木都期待着帝王的巡视。 边远地区的未开化民族尚未亲近,他们的舞蹈让忠诚善良的人泪流满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夏王庙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宫垣粉雘新”与“前王陵庙在松筠”形成对比,既展现了庙宇的新貌,又暗示了历史的深远。后句中的“玉书金简”与“贝叶昙花”则体现了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神秘事物的敬畏。末句“苗顽未狎虞阶舞,空使忠良泪满巾”则抒发了对边远民族未被同化的遗憾和对忠良之士的同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